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癌症

直播预告|3D类器官培养标准化制备与临床转化的初步探索

2020-10-16667

  直播预告|3D类器官培养标准化制备与临床转化的初步探索

  分子靶向治疗被誉为癌症治疗的“第四大支柱”,是许多晚期癌症患者、乃至能够接受手术的早期患者的希望所在。而在接受靶向治疗前,患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同的顾虑——这款药物是否能够对我有效、我是否能够成为与这款靶向药物相匹配的“幸运儿”?

  盲试靶向药物显然是一种既浪费金钱、又耗费患者生存期的行为,只要有其它选择就绝对应当避免。为了明确患者的分子分型,基因检测应需而生,成为了许多患者的“指明灯”。

  但及时通过基因检测明确了分子分型,仍然存在患者对于靶向药物不敏感的可能性。临床尚且不明确的分子亚型、肿瘤病灶微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靶向药物的有效性。

  一种突破性新技术的诞生,为癌症患者们送来了精准治疗的希望。

  3D类器官模型技术:比药敏测试更加个性化

  3D类器官模型是一种体外细胞培养技术。2017年,《Nat Methods》杂志上首次刊载了这一技术。与以往的2D培养技术不同,3D类器官模型技术可以更进一步实现成功率更高的从肿瘤组织个性化的模型。可以测试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实现个性化用药方案的筛选。

  与临床上常规应用的药物敏感测试不同,3D类器官模型技术会取得患者的肿瘤组织,利用3D技术培养后建立器官模型,再使用模型来测试药物的敏感性。类器官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患者体内微环境、全面保留患者基因,高度保留患者肿瘤的特性,遗传突变图谱与原肿瘤组织吻合度高达96%,从而得到最具准确性的、个性化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结果。

  类器官模型建立后,可以在液氮中长期储存,随时复苏,并再次进行测试。

  10月16日,专家解读肿瘤类器官技术、破解检测难题

  在本期专家直播中,全球肿瘤医生网携手e药安全,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李程博士,为大家详细讲解肿瘤类器官标准化制备知识,分享类器官模型临床转化的初探之路 !

  直播时间

  2020年10月16日(周五)19:30

  直播内容

  1、类器官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2、长三角肺癌协作组少见变异招募阶段性总结

  直播嘉宾

  北京科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李程

  李程

  北京科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系。从事干细胞模型构建、精准医疗技术转化方向的研发与管理工作近十年。曾参与包括国家"863计划"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研专项一项,发表SCI论文4篇。作为专利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目。

  预约方式

  1、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400-666-7998)进行预约;

  2、点击在线咨询预约直播;

  3、将病理报告、免疫组化报告、基因检测报告电子版或清晰照片发送至DoctorJona0404@gmail.com,邮件中留下联系方式,医学部将于收到报告分析完毕后一个工作日内电话联系。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