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影像检查技术、方法有哪些,CT、MRI、B超、PETCT、X光有什么区别、哪个好
一、X光
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一般情况下,常见的X光(医院用)大约3~5cm的铅块就可以阻挡了。但是也会在背景屏上会显示阻挡物的阴影形状,就好像日食,虽挡住了太阳光,却留下了阴影。
我们做X光检查胸片、胸透等就是这个原理, x 射线成像能够在无创条件下“看到”人体内部组织和外来物的位置分布,从而为医学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X线主要是骨头检查为主。
二、B超
B超是利用声波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扫描,B超的分辨率较差、误差较大;但由于很多软组织的 X 射线吸收能力非常接近,而其内部结构存在超声波的反射和吸收差异,所以,肝胆脾肾、盆腔等位置常用 B超进行检验;另外可以利用超声多普勒原理测定血液流动速度,这对心血管疾病、颈椎血流情况、肿瘤供血状况等方面的诊断意义明显。B超一般是检查软组织的。
三、CT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
CT的工作程序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 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主要是骨头检查为主,此外CT检查颅内出血也不 错。
普通CT和增强CT有哪些区别:增强CT是指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而普通 CT是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普通CT不需要注射造影剂,避免了造影剂过敏的可能。普通CT比增强CT对人体的伤害小。
四、磁共振(MRI)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I优点:
1、MRI对人体没有损伤;
2、MRI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
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4、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MRI缺点:
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2、对肺部的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还是应用X线或CT检查的好,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4、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5、危重病人不能做6、妊娠3个月内的7、带有心脏起搏器的
五、PET-CT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
是目前唯一可在活体上显示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新型影像技术,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脏器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与前三者的成像原理有本质的区别。
(1)灵敏度高。PET是一种反映分子代谢的显像,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病变区的形态结构尚未呈现异常,MRI、CT检查还不能明确诊断 时,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还能进行定量分析,达到早期诊断,这是目前其它影像检查所无法比拟的。
(2)特异性高。MRI、CT检查发现脏器有肿瘤时,是良性还是恶性很难做出判断,但PET检查可以根据恶性肿瘤高代谢的特点而做出诊断。
(3)全身显像。PET一次性全身显像检查便可获得全身各个区域的图像。
(4)安全性好。PET检查需要的核素有一定的放射性,但所用核素量很少,而且半衰期很短(短的在12分钟左右,长的在120分钟左右),经过物理衰 减和生物代谢两方面作用,在受检者体内存留时间很短。一次PET全身检查的放射线照射剂量远远小于一个部位的常规CT检查,因而安全可靠。
六、PRT-CT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X线计算机断层(computer tomography,CT)组合而成的多模式成像系统,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在分子水平成像的影像技术。
PET是目前唯一可在活体上显示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新型影像技术,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脏器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
PET-CT将PET与CT融为一体,使两种成像技术优势互补,PET图像提供功能和代谢等分子信息,CT提供精细的解剖和病理信息,通过融合技术,一次显像即可获得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学改变,实现了“1+1>2”的效果。
PET-CT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近10年来,PET-CT将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由85%左右提高到95%~100%。
PET-CT可用于探测恶性肿瘤转移灶,进行术前分期和再分期;当发现转移灶或出现副肿瘤综合症或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寻找肿瘤原发灶;监测恶性肿瘤的疗效,包括判断治疗响应和治疗效果;判断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探测肿瘤复发,特别是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治疗后体检或其他影像检查发现有残留异常,决定是肿瘤或是治疗后的纤维化或坏死;选择肿瘤内最可能获得肿瘤诊断信息的活检区域;指导放疗计划,肿瘤放疗前生物靶区的勾画。
综上所述,不管是CT、MRI还是PET-CT都有各自的优势,没有谁比谁好之说,只有需要做检查的疾病适不适合,患者自身情况适不适合。患者要避免陷入设备越贵,效果越好的检查误区,防止颠倒本应遵循的合理检查程序,从而导致误诊、甚至误治。
内容来源:放疗前沿
2. 备注【癌种】入群
患者咨询电话:400-666-7998
全球肿瘤医生网提醒患者:国内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包括cart细胞,树突细胞疫苗,NK细胞
TILs细胞,TCR t细胞治疗癌症疫苗等技术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获准在医院正式使用。国内患者可以参加正规临床试验,在医生的监管下使用,全球肿瘤医生网不推荐患者贸然尝试任何医疗机构和研发机构的收费治疗。
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

-
-
肿瘤电场疗法——被FDA批准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等
目前电场疗法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以及恶性胸膜间皮瘤,并且在目前在六大实体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 详细»
-
-
临床试验中心——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
提供癌症临床试验招募信息、抗肿瘤新药受试者招募信息。 详细»
-
-
没有基因突变吃靶向药物有意义吗,国内首款针对癌症肿瘤转移的无需靶点的创新药Fascin蛋白抑制剂DC05F01临床试验获批了
Fascin是一种能与F-actin结合的细胞骨架蛋白,其在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
-
-
治疗失败的肿瘤癌症晚期还有救吗,晚期癌症抗癌成功案例,这些找到新药新疗法的患者已经重回正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抗癌新药新技术的纷纷问世,让越来越多像王女士这样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癌症患者,通过参加新疗法临床试验,成功打败癌症,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详细»
-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耐药,免疫治疗耐药后怎么办,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组合疗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这一次,基因药物汇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项使用雷莫芦单抗联合派姆单抗的“抗血管+免疫”方案,克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的临床试验。 详细»
-
-
2022年中国国内抗癌新药最新消息、最新进展,2022上半年,9款重磅抗肿瘤新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这些癌症患者有新药了
众多癌症已经打破了治疗僵局,迎来了首款靶向药物,又有很多幸运的病友们等来了新的希望和治疗选择,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详细»
-
-
2022年抗癌新药最新消息、最新进展,2022上半年FDA批准15款抗肿瘤新药,肺癌乳腺癌等十大癌症迎来新疗法
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每年年中和年终都会参照美国FDA官网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药品获批信息,为大家整理更新所有癌症获批的靶向药物,给大家带来战胜癌症的信心。 详细»
-
-
BRAFV600E突变靶向药,"泛癌种"治疗方案达拉非尼(Dabrafenib)联合曲美替尼(Trametinib)获批上市,BRAFV600E基因突变的概率,获批上
全球首款且目前唯一一款针对BRAF V600E突变成人及儿童泛瘤种治疗药物组合获批,覆盖超20类癌症! 详细»
-
-
癌症肿瘤复发转移的原因和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癌症肿瘤复发转移
严峻的事实摆在癌友们的面前,虽然不是所有癌症患者术后都会复发,但临床上出现复发情况的人的确不少。 详细»
-
-
广谱抗癌成为癌症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广谱抗癌药物有哪些
但有潜力成为“广谱抗癌药”的药物可远远不止这些,今天小汇就来带大家了解其中7类靶点的药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