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癌症

癌症CTC检测,肿瘤CTC检查,肿瘤复发监测,癌症转移监测,肿瘤耐药监测,癌症耐药检测

2020-05-144755

  癌症CTC检测,肿瘤CTC检查,肿瘤复发监测,癌症转移监测,肿瘤耐药监测,癌症耐药检测

  通常人们谈到癌症的第一反应都是“恐慌,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癌症往往在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阶段。面对这一绝症,虽然大众选择负隅顽抗,但终究是杯水车薪。

  众所周知,早期发现是提高癌症治疗率的关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只要早期发现,90%的癌症可以无进展生存。

  如果能够在癌症早期阶段,就及时跟踪癌症的进展,并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发现可能有用的靶向药或免疫治疗的机会,将会极大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检测方法,既能使受检者免受痛苦,又能提高诊断的精确率?

  为此,一款称为“肿瘤捕手”的新型检测技术便应运而生!

  实际上,除了少数癌症外,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均来源于上皮细胞,从肿瘤组织脱落的细胞进入外周血就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循环肿瘤细胞的特点是血液中含量极低,却逃不出‘肿瘤捕手’的眼睛。而基于液体活检的CTC检测技术核心,就在于病毒的基因改造,“雇佣”其为人类抗癌服务。

  多方论证!CTC技术能预测治疗反应和耐药性

  2020年4月,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国际肿瘤学杂志《Cancer Cell》上发表了一篇综述,从多方面论证了基于液体活检的CTC和ctDNA作为治疗反应和耐药性生物标志物的价值。而ctDNA检测与CTC检测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两类液体活检技术。想要详细了解这两项前沿技术可以咨询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

  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关于CTC和ctDNA的文章

  CTC其实从发现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因其高科技门槛的限制,直到十多年前才获得FDA批准,作为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才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在这篇发表的综述中阐述了CTC用于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力逐渐展现。

  这些表征可为治疗决策以及对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洞察提供信息,比如患者CTC中的核ARV7表达可预测紫杉烷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抗激素类去势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差;CTC上免疫检查点(IC)配体PD-L1的表达,文中两次提到肿瘤捕手精准型对IC疗法有指导作用。

  同时,CTC对疾病复发也有预警作用,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后,血液中CTC的存在则预示疾病复发的高风险。

  此外,CTC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具有患者肿瘤信息的完整活性细胞,还能通过体外培养、构建异种移植模型(CDX)等方式,进行实时药物检测,预测供体患者反应,从而降低治疗风险,对于研究治疗功效和耐药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CTC化身为预测各癌种复发和转移的“利器”

  1、黑色素瘤:识别高复发风险,从辅助治疗中收益

  2020年4月15日,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学研究者们在国际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CTC与黑色素瘤复发独立相关,CTC评估有助于识别高复发风险患者,进而使其从辅助治疗中受益。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CTC与黑色素瘤复发的独立相关文章

  在研究中医学研究者们找到在黑色素瘤细胞上表达量高、特异性好的标签分子,它们就是CD146与HMW-MAA。

  CD146又称为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EL-CAM)或细胞表面糖蛋白(MUC18),是血管壁中普遍存在的基质分子,CD146首次鉴定为肿瘤标志物就是因为在黑色素瘤中的高表达,这种高表达特性使得CD146是黑色素瘤CTC的有力抓手。

  HMW-MAA(高分子量黑色素瘤相关抗原)是一种特征性的黑色素瘤表面抗原, 在正常组织很少表达,是作为特异性鉴别黑色素瘤细胞的良好标志物。

  同时利用上述两种检测标志的CellSearch循环黑色素瘤细胞分析技术就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CD146抗体作为抓手时,会将无辜的血管内皮细胞一起抓过来,为了精确地减少干扰,使用CD34作为阴性标记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人员利用此项技术对243例首次就诊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CTC评估计数。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规则,其中45例患者(19%)为IIIA期,67例(28%)为IIIB期,118例(49%)为IIIC期,13例(5%)为IIID期。

  在这些患者中,有90例(37%)患者在7.5 ml血液中检测出了≥1个CTC,41例(17%)有≥2个CTC,12例(5%)有≥3个CTC。经过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发现CTC计数与原发肿瘤特征和分期均无关。

  CTC评估是6个月和54个月内RFS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结果表明,CTC评估是6个月和54个月内RFS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检测到≥1个CTC的IIIA-B期和IIIC-D患者比未检测到CTC的IIIA-B期患者有更高的复发概率。这表明,作为癌症转移的种子,CTC数值与黑色素瘤的复发关系密切!

  通俗点讲就是,首次就诊时进行CTC评估可能有助于确定高复发风险的III期黑色素瘤患者,进而使其接受严格的影像学监测或全身辅助治疗以降低或消灭复发风险,同时也能够避免低复发风险的患者被过度治疗。

  CTC作为新型的生物标志物,为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超出标准临床病理因素的重要预后信息,是对现有临床分期指南的极有力补充。

  2、乳腺癌:哪种类型容易复发转移?CTC中见分晓!

  2020年3月27日,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重要发现。研究人员找到了与转移直接相关的CTC细胞类型与分子标签,并尝试了新的联合用药方案,能显著抑制、甚至阻止乳腺癌转移的发生。

  Science学术期刊

  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转移原来与核糖体的几种RPL蛋白相关。通过在CTC中对这些蛋白异位表达并在小鼠体内进行实验验证,研究人员发现并不是所有RPs都会促转移,RPL15是乳腺癌CTC体内转移潜能的有力正调节因子,也就是说RPL15表达高的乳腺癌CTC具有更强的转移能力。同时,RPL15的过表达也会增加多个器官的转移性生长,并选择性增强了其他核糖体蛋白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翻译。

  CTC小鼠数据

  最终通过与临床数据的进一步对比,PR基因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

  PR基因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

  随后研究人员从这些侵袭性细胞特征入手,采用细胞翻译机制和细胞增殖途径的联合阻断,希望可以抑制乳腺癌的转移。

  结果不负众望,体外和小鼠体内实验都证实omacetaxine-palbociclib联用可以显著抑制RP基因高表达CTC的侵袭性,抑制甚至阻止乳腺癌的远端转移。其中omacetaxine是美国FDA批准的翻译抑制剂,palbociclib可以抑制细胞周期进程,是一款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批准,用于治疗H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靶向药。

  此项研究通过创新性的CRISPRa筛选,找出了侵袭性CTC的分子标签是核糖体相关基因,并进一步对CTC精确分型,发现核糖体相关基因高表达+上皮型标志物高表达的CTC是HR+乳腺癌转移的罪魁祸首。通过细胞特征反向探寻抑制转移新疗法,创新采用抑制核糖体蛋白合成+抑制细胞增殖双靶向联合用药,降低远端转移的发生,为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关于CTC不得不知道的3个问题

  1、癌症的种子:CTC

  循环肿瘤细胞是指循环流动的肿瘤细胞,当然这肯定是存在于血液中的,通常是指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

  CTC细胞

  CTC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从肿瘤组织自发脱落的肿瘤细胞,另一种是因为诊疗操作(如手术),从实体肿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脱落的肿瘤细胞。

  正常细胞是维持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行的保障,但有些正常细胞会发生“叛变”,变成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迅速分裂增殖,逐渐发展成肿瘤病灶。当肿瘤长到0.2cm时,会生成新的血管,为肿瘤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此时肿瘤生长更为迅速。同时,肿瘤细胞也会散播自己的“种子”进入血管,这些自发或因诊疗操作释放进入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就是循环肿瘤细胞(CTC)。

  这也就证实了,有些患者为何没有在体检中发现癌变的原因,这是因为肿瘤还没有长到0.5cm,所有影像检查很难发现。但是,如果做一项CTC血液检测,应该就能早期发现肿瘤细胞的存在了。

  2、CTC有哪些分类

  CTC也是有不同分型的,不同的癌症组织释放癌细胞的能力是不同的。大量研究表明,CTC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外周血中,既有游离的单个CTC,也有聚集成团的细胞团,叫做循环肿瘤微栓子(CTM)。

  肿瘤细胞在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过程中会发生上皮-间质转变,故CTC存在不同类型,包括上皮细胞表型、间质细胞表型和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混合表型。CTM和间质细胞表型CTC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

  ---上皮型CTC是指来源于皮肤或腔道表层的肿瘤细胞

  ---间质型CTC是指变异后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转移、侵袭能力,比普通细胞更容易进入血管

  ---混合型CTC是指前两者的混合肿瘤细胞

  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能够逃逸免疫监视并在适宜条件下发展成为转移灶,增加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CTC通过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转移到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像种子在土壤中发芽一样,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灶,然后长成新的肿瘤。因此CTC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3、CTC适合哪些人群

  1)影像学发现异常占位且良恶性倾向不明,难以通过组织活检进行分子分型的患者

  2)对肿瘤细胞是否入血进行判断并提供治疗依据

  3)需要进一步监测患者是否存在隐匿微转移病灶或潜在转移的患者

  4)想要评估阶段性治疗效果,实施监控肿瘤进展的患者

  5)肿瘤患者免疫治疗评估

  6)高危人群早癌筛查,避免影像学检查的辐射

 

  参考文献

  1.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5/1468

  2.https://clin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0/02/01/1078-0432.CCR-19-2670

  3.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pdf/S1535-6108(20)30152-5.pdf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