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便秘日】|肿瘤病人便秘的原因有哪些,肿瘤病人便秘怎么办,肿瘤患者便秘怎么办
2022年3月28日是中国便秘日
根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发布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0%~10.0%。
也就是说,超过5000万的成年人,正深受便秘的困扰。
5000万中国人拉不出屎!
癌症患者更是如此。药物副作用、内环境紊乱、器质性损伤……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排便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那么,面对这种沉重的“腹担”,患者该如何处理呢?
现代社会,便秘已经和脱发一并,成为了又一个砸在所有人心坎上的沉重负担。
关于便秘诱因的研究很多,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结构、饮水量不足、肠道菌群紊乱等等,各种因素都可能使原本顺畅的排便过程变得艰涩困难。对于基本健康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便秘的发生更加难以避免。
一部分癌症患者活动能力下降或长期卧床,更难保证必需的运动量;部分治疗用药,如癌症患者常用的化疗药、止痛药、抗抑郁药、安眠药等,都可能直接导致便秘;癌症伴随的代谢异常,及其直接导致的肠道内病变或梗阻等器质性病变,也是便秘的重要病因。
如果置之不理,便秘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还有可能最终发展到必须接受手术治疗的程度。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发生了便秘
便秘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包括排便费力(占约52%)、粪便硬结(44%)、排便不尽感(34%)、排便频率减少(33%)等。一般来说,排便的频率从每天3次到3天1次都属于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排便次数不应少于每周3次,若排便次数更少,或排便费力、每次排便所费时间过长、粪便干结如羊粪且数量少或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净的感觉,应警惕便秘。
由于饮食、疾病、药物等原因,癌症患者更易合并便秘,因此应该格外重视相关症状的发生。
癌症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癌症患者合并便秘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规律、活动量减少、肠道病灶或腹腔转移病灶占位及压迫、代谢紊乱(如低钾、低钠血症)、药物副反应(如阿片类药物、化疗药、抗抑郁药、止泻药、止吐药、非甾体抗炎药等)等。
在治疗手段上,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因素导致的便秘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患者应当首先明确发生便秘的原因,再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
怎样区分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由于机械性梗阻等原因而导致的便秘被称为器质性便秘;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的便秘多为药物性便秘;排除器质性便秘及药物性便秘以外的便秘,通常被定义为功能性便秘。
由于癌症患者、尤其是肠道肿瘤患者及转移性疾病患者发生器质性便秘,以及因药物治疗发生药物性便秘的比例较高,因此在诊断便秘时,患者应首先配合医生排除这两类病因,再接受治疗。
功能性便秘如何缓解或治疗
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运动量不足、肠动力不足等。除此以外,肠道菌群的异常也是导致包括便秘等大便习惯改变的重要原因。
人体内约90%的微生物生活在肠道内,被称为肠道菌群。益生菌是肠道菌群中维持正常肠道环境、保持人体健康的主要成员。近期的研究也发现,肠道菌群在提升人体免疫能力、调节生理功能和肠道环境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肠道内的各类益生菌占比也会逐渐下降。有文章指出,新生儿肠道中的益生菌占比可以达到90%,而在一些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肠道中,益生菌的占比可能下降到10%左右。
除此以外,疾病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重要原因。健康的成年人肠道中益生菌占比约70%,健康状况较差的人肠道内益生菌占比逐渐下降,便秘人群及癌症人群肠道内益生菌占比低于15%。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肠道菌群有着更特殊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的组成与丰度对癌症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响应率和结局有着重要的影响(2021年ASCO胃肠道研讨会胃癌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主要分为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两类。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平衡膳食、适度饮水、适量运动以及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只要能够分析出症状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就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改变。
而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容积性泻药(蓬松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促动力药及促分泌药等。此类药物的应用应非常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患者耐受能力、症状特点及药物特点进行选择。
与器质性便秘不同,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在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果难以保证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也可以选择在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补充膳食纤维制剂。
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当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刺激到肠道的食物,如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应当避免食用过度产气的食物,并注意避免可能加重便秘的水果及坚果类食物。
器质性便秘如何缓解或治疗
症状轻的患者宜采取低渣饮食,如细粮、蛋类、酸奶、瘦肉、蔬果汁、蜂蜜等,同时口服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切忌食用纤维多或易产气的食物。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禁食或仅给予少量要素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合静脉补充营养。
癌症患者发生器质性病变,应警惕肠道内出现原发或转移病灶,以及腹腔内其它部位出现转移病灶的可能。
摆脱沉重"腹担",让抗癌之路更加"通畅"
虽然文中提及的研究还处于早期,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益生菌对于癌症患者的益处早已被公认。
目前国际上的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微生物组疗法,各类肠道菌群制剂的临床试验已经在进行中。研究较多的是根据每个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情况私人定制补充缺少的菌群制剂,以及粪菌移植。想进一步了解的患者可以咨询我们。
在波士顿,一家非营利性公司已建立了一个大型的“便便库”, 有超过40,000个样本,其中包括一些“黄金级”的“超级捐赠者”的样本。
此外,国际制药巨头默克公司和活性生物治疗公司4D Pharma已进入临床合作,来测试默克公司的PD-1抑制剂派姆单抗和4D Pharma的全球首款口服益生菌MRx0518的协同作用。这项临床试验由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开展。让我们期待这款益生菌能够早日实现临床转化,顺利上市造福患者。
尽管在癌症和免疫疾病等领域,调整肠道微生物组来提高疗效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但关于益生菌的争议无疑仍将继续,年初《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和《柳叶刀》子刊也分别发表社论探讨,指出个体化的益生菌群可能是未来的癌症治疗重要策略。
我们衷心希望,越来越多依靠调节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击败癌症的大门能被开启,让患者们拥有更多的治疗选择,以及更好的预后。
全球肿瘤医生网提醒患者:国内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包括cart细胞,树突细胞疫苗,NK细胞
TILs细胞,TCR t细胞治疗癌症疫苗等技术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获准在医院正式使用。国内患者可以参加正规临床试验,在医生的监管下使用,全球肿瘤医生网不推荐患者贸然尝试任何医疗机构和研发机构的收费治疗。
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
扫码关注

- 最新靶向药物
- 最新临床试验
- 国内外资讯
- 肿瘤前沿进展
扫码添加

- 相互交流病情
- 权威资讯报道
- 肿瘤专家分享
- 定期直播义诊

-
-
肿瘤电场疗法——被FDA批准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等
目前电场疗法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以及恶性胸膜间皮瘤,并且在目前在六大实体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 详细»
-
-
临床试验中心——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
提供癌症临床试验招募信息、抗肿瘤新药受试者招募信息。 详细»
-
-
肿瘤患者病人如何提高免疫力,肿瘤患者病人怎么样提高免疫力,肿瘤病人提高免疫力吃什么
一旦免疫力下降,癌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便会变得低下,易发生反复感染。 详细»
-
-
维生素e对肿瘤有什么作用,新发现:维生素E可以激活树突状细胞来增强免疫治疗反应
对于肿瘤患者和家属来说,除了正规的临床治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么补?需不需要吃营养品或者膳食补充剂?究竟哪些元素是肿瘤患者需要补充的? 详细»
-
-
2022年4月20日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第四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讲解肿瘤营养饮食相关问题
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全球肿瘤医生网举办的“战癌行动”大型科普云讲堂特别邀请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教授给大家全面的饮食和营养指导。 详细»
-
-
癌症肿瘤病人能吃葡萄柚吗,西柚(葡萄柚)这种"防癌水果"癌症患者却不能随便吃
西柚(学名葡萄柚)这种水果,和癌症之间的关系挺复杂的。 详细»
-
-
【中国便秘日】|肿瘤病人便秘的原因有哪些,肿瘤病人便秘怎么办,肿瘤患者便秘怎么办
根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发布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0%~10.0%。 详细»
-
-
癌症肿瘤手术后吃什么好,化疗前后吃什么好、怎么吃 好,放疗后吃什么好,肿瘤病人患者营养指南请先收藏
肿瘤患者属于营养风险高危人群,平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30%以上,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接近50%,这意味着一半的患者都存在影响不良。 详细»
-
-
免疫力的作用有什么用,免疫力低下的表现症状有哪些症状,免疫力低下怎么办,身体免疫力低怎么提高免疫力、怎么调理
免疫力人体中的最坚固的一道防线,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足够强大,任何病毒,细菌,甚至癌细胞都无法伤我们一分一毫! 详细»
-
-
什么是免疫力,如何判断免疫力是否正常,肿瘤患者如何提高免疫力,肿瘤病人怎么样提高免疫力
通过调节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免疫疗法被誉为攻克癌症的新希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