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癌症

早癌筛查您做了吗

2021-10-08570

  早癌筛查您做了吗

  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防癌体检。但是,防癌体检到底检什么?怎么检?笔者为此走访了威海市立医院健康管理科杨亚超主任。

  据杨主任介绍:目前已知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大概有200多种,现有的医疗检查手段不可能做到每一种癌症都能早期筛查,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发病率最高的前6~8种癌症,其发病率加起来占所有肿瘤的70-80%,最具杀伤力。把这几种癌症的筛查做好,做到早发现,就能大大降低癌症的死亡率。在我国,常见癌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包括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其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防癌体检应该有的放矢,抓住“主要矛盾”,瞄准最重点的发病率最高的前几种癌症。

  防癌体检主要针对高危人群

  什么样的人需要做防癌体检?哪些人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呢?

  杨亚超主任表示,一般来说,高危人群才需要做,不同的癌症,对应的高危人群不同。比如,长期吸烟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喜食红肉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爱吃烫的食物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等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癌症发病的第一高危因素是年龄,归根结底,癌症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重点袭击目标,但乳腺癌不同,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年龄相对年轻,大概在50岁之前。所以,乳腺癌的防癌体检要提前到40岁。总之,做不做防癌体检,既要看年龄,还要看自己是哪种癌症的高危人群。

  在此,杨亚超主任提醒大家:一般情况下,40岁以后就要开始关注肿瘤筛查,50岁以上可以进行常规防癌体检。

  肿瘤筛查要认准有效手段

  一提到防癌体检,很多人就会想到肿瘤标志物。其实,肿瘤标志物听着似乎含金量很高,却未必能标志肿瘤,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作为参考指标。肿瘤标志物正常,不能说明身体里没有肿瘤;反之,肿瘤标志物异常,也不不代表一定有病。要肿瘤筛查,不能只做肿瘤标志物,还得靠其他有效手段。所幸,我国6种主要癌症,都有各自的确切手段来筛查。所谓确切手段,是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实验验证过的,并能够确切地降低人群的死亡率。

  比如说以下6种主要癌症筛查的确切手段分别为:

  肺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

  乳腺癌——钼靶+超声

  肝癌——血液甲胎球蛋白+超声

  胃癌、食管癌——胃镜

  结直肠癌——肠镜

  在此,杨亚超主任提醒大家,在选择体检机构和防癌体检套餐时,一定要认准确切手段,不要被五花八门的项目所迷惑。

  定期检查并非一年一次

  普通体检,通常是一年一次,那防癌体检也是吗?

  杨亚超主任表示,不同的癌症,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体检间隔期也随之不同。

  比如,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历经三个阶段:息肉、腺瘤、大肠癌。从息肉发展到腺瘤再到癌变,一般需要10年左右,早诊专家称之为“黄金十年”,因为在这十年之内检查都可以做到早发现甚至癌前阻断。所以,如果结直肠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可以间隔3-5年再进行第二次检查。

  但肝癌的高危人群,检查间隔就不能太长,一般六个月就得检查一次。肝癌的进展太快,早诊非常重要,一年一次的早诊检查并不能保证避免中晚期才发现。

  杨亚超主任重点指出,做防癌体检,还要认清以下三点

  1、并不是项目越多越好;

  2、并不能一次搞定所有癌症的筛查;

  3、并非所有人都做一样的项目。

  综合上述,我们看到,防癌体检是针对高危人群的一种机会筛查,要有针对性和个性化,需要根据一个人的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来制定具体方案。

  健康管理科杨亚超主任最后强调说:就防癌体检的选择而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防癌体检,定期复检、动态对比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对检查中出现的阳性结果不要过于紧张,很多指标异常往往不是单由肿瘤引起,不要太过紧张,要听医生的解读,必要时再进行临床干预。防癌体检只是一个筛查过程,如果出现可疑、不舒服的症状时,还是需要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就诊。

  常见早癌筛查常识表  

   高危人群  筛查方法  间隔时间
 肺癌  50岁以上;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相关职业暴露史者;有恶性肿瘤或肺癌家族史;有慢阻肺或者慢性肺纤维化病史等。  低剂量螺旋CT  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1次。
 乳腺癌  40岁以上;未生育、晚生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不哺乳;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者等。  钼靶+超声  40岁以前的女性每年做1次乳腺超声;40岁以后的女性每年做1次乳腺超声+钼靶。
 肝癌  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等。  血液甲胎球蛋白+超声  高危人群每半年检查1次。
 结直肠癌  50岁以上;有肠息肉病家族史;经常吃高脂高热食物、抽烟嗜酒;结肠腺瘤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血吸虫肉芽肿患者等。  肠镜、大便潜血  50岁以后做1次结直肠镜,如果检查正常,可以间隔3~5年再做第二次;每年常规体检别放弃大便潜血试验。
 胃癌  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长期左上腹不适的人等。  胃镜  高危人群45岁开始做筛查,若无异常,间隔3年检查;健康人群50岁以后要做筛查。
 食管癌  肿瘤家族史或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有不良饮食习惯,如爱吃辣、烫、腌制食品的人等。  食管镜  高危人群50岁开始筛查,若无异常,间隔3~5年检查;健康人群50岁以后要做筛查。
 宫颈癌  年龄大于21岁的女性,或性生活后3年。  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联合检测  如果结果阴性每3~5年筛查一次

  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为满足其中一项或合并多项

  文章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