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万天价疗法VS中国方案!国研TIL细胞疗法实现"平民价"抗癌,九大肿瘤患者受益
一批曾无药可救的晚期癌症患者,如今体内肿瘤大幅缩小甚至完全清除,背后是一项名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的抗癌黑科技的突破。
但是面对高昂的天价治疗费癌友们望而却步,随着细胞疗法研发的迅猛发展,中国科学家用技术革新将天价细胞疗法拉下神坛,让晚期癌症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2024年2月16日,全球首款TIL细胞疗法Lifileucel(LN-144)——Amtagvi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PD-1抗体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然而51.5万美元(约370万人民币)的天价让无数晚期癌症患者望而却步。而在太平洋彼岸,中国上海的一家实验室里,君赛生物的研究人员正在优化一种无需化疗预处理、无需高价细胞因子的新型TIL疗法——治疗成本预计仅为进口产品的几分之一。
52岁的宫颈癌晚期患者王女士成为首批受益者。经历过多次化疗失败,肿瘤已转移至膀胱的她,在接受了GC101 TIL细胞输注后,体内T细胞克隆数量激增,持续监测显示肿瘤标志物逐步下降。治疗18个月后复查,体内已无可见肿瘤,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天价壁垒:全球首款TIL疗法的商业困境
Iovance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TIL疗法Amtagvi(lifileucel)的获批上市,标志着全球首款针对实体瘤的个性化T细胞疗法问世,吹响了细胞疗法攻克实体瘤的号角。
然而,这款突破性疗法却因51.5万美元(约370万人民币) 的定价让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更令人担忧的是,Amtagvi上市一年后,其开发商Iovance公司陷入严重困境。2025年5月,公司宣布将2025年收入预期从4.75亿美元大幅下调至3亿美元,股价单日暴跌45%,五年累计跌幅达93.7%。
分析其背后原因,Amtagvi复杂的治疗方案成为关键瓶颈:患者需接受高强度化疗预处理,回输后需注射大剂量IL-2细胞因子,治疗期间必须入住无菌病房,整个过程存在治疗相关死亡、严重感染、心肺功能损伤等风险,这些因素极大限制了临床应用。
中国方案:技术破壁实现"平民价"抗癌
当国际巨头在商业化道路上步履维艰时,中国创新企业另辟蹊径,通过技术革新破解了TIL疗法的三大痛点:安全性、生产周期和治疗成本。
君赛生物开发的GC101 TIL疗法彻底摒弃了传统方案中的高风险环节:无需清淋化疗预处理,无需输注任何剂量IL-2,治疗期间只需入住普通病房。这一颠覆性设计不仅大幅提高了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治疗费用。据公司透露,GC101有望在2026年获批上市,并以 “平民价” 造福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
华赛伯曼则从生产工艺端突破,其PowerTexp®高效生产工艺平台将TIL培养周期从传统的34天缩短至创纪录的14天,样本需求量从克级降至仅需0.05g,扩增成功率超95%。更惊人的是,其FAST-TIL(HS-IT101)生产成本估算仅为Amtagvi的1/10,为未来的普惠化铺平道路。
这些突破背后是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截至2025年,中国已有超20家企业布局TIL疗法,包括沙砾生物、君赛生物、蓝马医疗、百吉生物、循生医学、华赛伯曼等创新力量,覆盖从黑色素瘤到胰腺癌等多种难治性实体瘤。
横扫九大癌种:中国TIL疗法的临床突破
除了获批的黑色素瘤外,TILs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胆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头颈部、肉瘤、胆囊癌等恶性肿瘤中均显示出巨大潜力。已经发展的各项研究表明,TILs治疗将有待不断改进和发展,最终将成为人类抗癌的新武器。
宫颈癌:90.9%疾病控制率,最长完全缓解14.5个月
沙砾生物的GT101在中国首个进入临床的TIL产品,其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I期临床数据令人振奋:在11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45.5%(5/11),包括1例完全缓解(CR)和4例部分缓解(PR);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0.9%(10/11)。
典型案例:一例诊断为IIIC2期宫颈鳞癌患者,基线肿瘤总和直径达71.57mm。接受GT101输注后仅28天,肿瘤缩小至29.12mm。第12周复查时,影像学显示肿瘤完全消退(完全缓解),且这一疗效持续了14.5个月!
如何寻求TIL细胞治疗>>
目前有TILs免疫细胞临床试验正在招募中,急招黑色素瘤患者,除此之外,也招募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实体瘤。
有意向的患者若想参加可整理出完整的病理报告、治疗经历、出院小结等再致电医学部,详细评估病情。
黑色素瘤:客观缓解率50%,最长无进展生存超12个月
LM103是中国研究人员自主研发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专为亚洲黑色素瘤患者设计,需从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天然肿瘤特异性T细胞,经体外高效扩增后回输。
LM103在2025年ASCO年会上惊艳亮相。其治疗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期研究显示,截至到2025年4月,在12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推荐剂量组客观缓解率达50%(一半患者肿瘤显著缩小),特定剂量亚组疾病控制率高达100%。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尚未达到,最长无进展生存已超过12个月。
FAST-TIL(HS-IT101)FAST-TIL华赛伯曼基于自主研发的 PowerTexp®高效 TIL 生产工艺平台开发的首款 TIL 细胞治疗产品,目前其I期临床试验正在快速推进中,并且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截至2025年3月,已完成肿瘤评估的6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达到客观缓解,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0%,疾病控制率(DCR)保持100%。
此外,FAST-TIL 联合 PD-1、NICE-TIL(HS-IT201)等 TIL 疗法在研管线进展到 IIT 阶段。
非小细胞肺癌:靶病灶完全缓解,TIL疗法输注后持续获益
近日,君赛生物也传来了关于TILs疗法获得令人鼓舞疗效的好消息!一例KRAS突变阳性肺癌受试者经GC101 TIL治疗18周后,疗效评估靶病灶达到完全缓解(CR),非靶病灶正逐渐消退,为KRAS突变阳性肺癌患者带来希望。
这是一例KRAS G12D突变的肺腺癌ⅣB期患者,自2022年4月出现左胸疼痛,确诊后先后接受免疫与化疗的联合治疗,以及免疫、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化疗的联合治疗,都因疾病进展或不耐受停药。在现有治疗手段无效时,患者参加了君赛生物GC101 TIL细胞注射液注册临床试验。
TIL治疗过程,受试者除预处理过程短暂血液学毒性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回输第6周肿瘤缩小45%,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癌痛减轻、颈部淋巴结消失;第12周靶病灶完全缓解(CR),18周时CR仍维持。
患者接受TIL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8周增强CT扫描结果(左侧颈部淋巴结)
(图源上海九院官网,侵删)
GC101 TIL展现出卓越疗效,仅需单次给药,便可持续发挥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受试者完全能够自理,顺利回归正常家庭生活,这充分彰显了GC101 TIL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方面的显著优势 。
值得一提的是,GT201在非小细胞肺癌方面也表现不俗!2024年ASCO大会上,研究学者们公布了GT201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截至2024年1月22日,已有7例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恶性黑色素瘤、宫颈癌和卵巢癌)入组该试验,中位年龄为48岁,先前接受过至少3种疗法。这些患者中,1例有骨转移病史,2例有肝转移病史,1例有脑转移病史。在标准FC淋巴细胞清除后,患者接受 GT201 输注,其中5例患者随后注射IL-2。
结果显示,在7例可评估反应的患者,3 例患者(42.9%)获得确认的部分缓解 (PR),其中一名患者的肿瘤相比治疗前靶病灶减少了69%。2 例患者(28.6%)表现出最佳反应为病情稳定 (SD)。值得注意的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亚组中,所有3例患者均观察到疾病控制(SD ≥ 24 周或任何PR),即疾病控制率高达100%!此外,值得一提的是,GT201的安全性可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特征,具有令人鼓舞的客观反应率、反应持久性。
此外,Iovance公司的LN-145为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曙光。在针对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NSCLC)II期研究中,28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患者接受LN-145治疗,整体ORR达21.4%,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79.2%的患者肿瘤负荷有所降低。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联合治疗方案中:19例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使用LN-145联合派姆单抗后,ORR跃升至42.1%(8/19),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DCR 达到 78.9%,76.5%患者靶病灶直径总和减少。
肝癌:疾病控制率100%,开创TIL治疗肝癌先河
BST02是中国研究团队研发的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开创了TIL治疗肝癌的先河。
在2025年ASCO大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中,队列1中的3例患者和队列2中的2例患者成功制造了TIL。
在队列1中,有3例患者,其中2例进行了基线和输注后疾病评估。BST02显示了100%(2/2)的疾病控制率(DCR)和50%(1/2)的客观反应率(ORR)。在反应最佳的患者中,观察到多处病变持续显著缩小。输注BST02注射液后84天,肝脏多处靶病变减少了57.1%,门静脉肿瘤血栓减少了51.8%。
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无需IL-2,TIL成新兴妇科癌症克星
君赛生物联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在《BMC Medicine》发表突破性研究:全球首次实现未联用IL-2的TIL疗法治疗晚期妇科癌症,取得显著疗效。
该研究纳入14例可评估患者(卵巢癌6例、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癌2例、腹膜癌1例),均为多线治疗失败患者。结果显示:
→ 客观缓解率35.7%(5/14);
→ 疾病控制率71.4%(10/14);
→ 3例完全缓解(21.4%),且分别持续了 19.5、15.4 和 5.2 个月。
典型案例:1例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伴直肠转移患者,接受TIL输注后获得完全缓解,持续超过1.5年。检测发现,358种T细胞克隆扩增10倍以上,其中包括240种外源性T细胞克隆和118种内源性T细胞克隆,形成协同抗肿瘤效应。
在2024年ASCO年会上,TILs疗法GC203公布的临床数据引发全球关注:
针对18例可评估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这些患者平均接受过5种治疗方案,转移灶最多达9个),GC203实现了33.3%的客观缓解率(ORR),其中2例患者完全缓解(CR),4例达到部分缓解(PR)。更令人振奋的是,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3.3%!
生存数据同样亮眼:12个月总生存率达到68.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个月。对于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患者,这一成果堪称突破。
头颈部鳞癌:基因编辑TIL的惊艳首秀,可达到完全缓解
GT201为沙砾生物自主研发的表达膜结合细胞因子的下一代基因编辑型TIL产品,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治疗中表现卓越。
典型案例:一位2016年确诊晚期口腔癌的患者,经历手术及放化疗后,2023年9月发现舌底进行性增生肿物,确诊晚期鳞癌。化疗+靶向治疗失败后加入GT201临床试验:
→ 输注3周:右侧口底和颈部淋巴结病变缩小,达部分缓解(PR)
→ 输注9周:所有病灶完全消退,即达到无癌的完全缓解状态。
胃肠道肿瘤:基因编辑联合TIL强强联手,攻破胃肠道肿瘤最后防线
近期,在国外一项I期研究中,研究者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精准敲除TILs(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关键免疫检查点基因CISH,成功让1例对PD-1/CTLA-4双药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获得持续完全缓解超过21个月。该研究不仅证实了该策略的安全性,也揭示了靶向PD-1/PD-L1之外的新型免疫检查点的治疗潜力。
这项开创性的首次人体I期临床试验结果已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正式发表,并在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引发轰动。
图源《柳叶刀·肿瘤学》官网
研究团队筛选了22例常规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胃肠道上皮癌患者,最终有12例患者成功接受了CISH基因敲除的TIL细胞治疗。这些患者平均接受过至少一线标准治疗,病情依然进展,处于无药可医的状态。
治疗结果令人振奋,经中位随访时间129天,研究发现:
●第28天评估:50%的患者(6/12)病情稳定(SD);
●第56天评估:33%的患者(4/12)保持稳定;
●在预后不佳的患者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57天,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129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位“明星患者”:第一位是MSS(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UMN-006),肿瘤已转移至肝、肺和卵巢。在传统观念中,这类“冷肿瘤”几乎对免疫治疗无反应。然而接受基因编辑TIL治疗后,她病情稳定超8个月,存活接近3年(2年11个月)。
第二位就是一名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特征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MH-022),在PD-1/CTLA-4双免疫治疗失败后,通过CRISPR-TIL疗法获得完全缓解超过21个月(2年左右),创造了晚期肠癌治疗的奇迹。
乳腺癌:5年生存率99.1%,高TILs水平且无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更佳
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上,一项突破性研究结果引起轰动:对613例I-III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那些基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水平高(≥30%)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竟达到惊人的99.1%!
这一数字让全场专家惊叹不已。相比之下,TILs水平低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84.3%,生存差距显著。
而5年远处无复发生存率方面,高TILs无淋巴结转移组 vs 低TILs无淋巴结转移组=97.8% vs 82.6%,统计学差异显著。
这一发现为精准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即使达到pCR的患者,若基线TILs水平低且存在淋巴结转移,仍属于复发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干预策略。
专家提醒:手术后将TILs细胞储存起来
建议大家在手术前征得主治医生的同意,将新鲜手术组织保存,交由专业机构将TIL细胞提取,可以在术后回输预防复发,或者是先冻存起来,以备未来不时之需。因为手术后未经其他治疗时新鲜组织中的TIL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才是最强的,一旦接受化疗和放疗,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会被削弱。
具体的方法和冻存流程大家可以致电医学部进行详情咨询。
未来之路:TIL疗法的挑战与前景
随着2025年ASCO年会上中国TIL数据井喷,全球细胞治疗格局正被重塑。沙砾生物、百吉生物、蓝马医疗等中国企业展示的临床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实体瘤细胞治疗领域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从370万元的天价壁垒到中国方案的“平民价”突破,TIL疗法的演进轨迹正印证了医学创新的真谛——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当曾经被肿瘤淹没的生命在扩增数十亿倍的T细胞护卫下重获新生,当天价疗法在技术迭代中逐步走向普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抗癌新武器的诞生,更是一个癌症治疗新时代的开启。
随着君赛生物GC101有望在2026年以“平民价”上市,沙砾生物、华赛伯曼等创新企业的产品线持续推进,中国方案正在为全球实体瘤患者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生之路。
参考文献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769543/
2.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24349
3.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approves-first-cellular-therapy-treat-patients-unresectable-or-metastatic-melanoma
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64384/
5.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31487/
6.https://www.iovance.com/
7.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727633/
8.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5)00083-X/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