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肿瘤治疗 > 正文

震撼突破!这些癌症新药新疗法帮助肝癌、胃癌、肺癌、脑瘤等患者实现100%疾病控制

2025-07-31 阅读量:211

  震撼突破!这些癌症新药新疗法帮助肝癌、胃癌、肺癌、脑瘤等患者实现100%疾病控制

  最近,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癌友群体中引发强烈关注——我国自主研发的TIL疗法BST02注射液,凭借突破性数据成为焦点!

  这款创新疗法创下两项全球第一:它是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肝癌TIL产品,也是目前唯一覆盖所有肝癌类型的TIL疗法。入组患者治疗后,肝脏靶病灶体积平均减少57.1%,且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疾病控制率(DCR)高达100%。要知道,晚期肝癌曾长期面临治疗选择匮乏、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且治疗副作用明显的困境,这一突破的意义尤为显著。

  事实上,在癌症治疗领域,抗癌新技术与新药在疾病控制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已非首次。下文将为大家盘点几款疗效突出的代表,希望能进一步坚定大家抗击癌症的信心——只要不放弃希望,办法总比困难多!

  晚期肝癌迎细胞级核武器:全球首个肝癌TIL产品BST02显效,控病率100%、肿瘤显著缩小57.1%

  BST02注射液是百吉生物研发的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其有效成分来自患者自身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经体外扩增后形成具有抗肿瘤作用的T细胞,可用于治疗肝细胞癌、胆管癌等肝癌类型。该疗法的原理是:从患者肿瘤组织中采集并富集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淋巴细胞,通过细胞因子诱导使其在体外快速增殖并维持干性,最大限度扩增具有抗肿瘤功能的T细胞,再回输至患者体内以杀伤肿瘤。2023年10月26日,BST02获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如今,该疗法的临床数据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ASCO大会公布的研究(NCT06526832),纳入晚期肝癌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且既往接受过三种以上标准治疗(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VEGF联合抗PD-1/PD-L1全身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动脉灌注化疗等)。入组后,患者先接受环磷酰胺联合氟达拉滨的淋巴细胞耗竭化疗,再输注BST02并联合IL-2,最终5例患者成功制备出TIL。

  结果显示:接受BST02输注84天后,可评估的2例患者疾病控制率(DCR)达100%,客观缓解率(ORR)为50%(1/2);其中最佳反应患者的多个病灶持续显著缩小,肝脏靶病灶体积减少57.1%,门静脉癌栓减少51.8%。

  综上,BST02在晚期肝癌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且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疗效。

  TIL疗法BST02的报道

  ▲截图源自“ASCO”

  全球首个!国研satri-cel让实体瘤CAR-T从梦想照进现实,双期临床捷报:晚期胃肠道癌控制率超91%

  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satri-cel)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claudin18.2(CLDN18.2)的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拟用于实体瘤的CAR-T疗法,对CLDN18.2阳性晚期胃肠道癌患者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与疗效。

  2024年,该疗法1期临床试验(CT041-CG4006,NCT03874897)的最终结果已发表于《NatureMedicine》。

  数据显示:98例接受satri-cel治疗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达91.8%,总体缓解率(ORR)为38.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4.4个月(95%CI,3.7-6.6),中位总生存期(OS)8.8个月(95%CI,7.1-10.2)。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其2期临床试验(CT041-ST-01)的重磅数据再度更新。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引发关注:该患者在输注satri-cel后第2周,肝脏病灶虽较基线增大,但后续随访中逐渐缩小,至第26周已小于基线水平,直观体现了疗法的持续抗肿瘤活性。

  CAR-T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

  ▲图源“The Lance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GFR耐药不再绝望!新型SNK01 NK疗法逆转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失败困境

  SNK01疗法是美国NKGen公司研发的一款自体自然杀伤(NK)细胞免疫疗法,其新型NK细胞具有更强的抗癌活性,已被证实可杀伤多种肺癌细胞系。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该疗法联合细胞毒性化疗的方案公布了针对EGFR靶向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I/IIa期临床数据,疾病控制率高达100%,结果令人振奋!

  这项研究共纳入12名既往EGFR靶向治疗失败的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接受SNK01联合吉西他滨/卡铂(6例)或吉西他滨/卡铂/西妥昔单抗(6例)治疗。

  结果显示:疾病控制率(DCR)达100%,客观缓解率为25%(3/12),其中3例患者出现部分缓解(25%),9例患者病情稳定(75%)。这意味着,所有EGFR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接受该联合方案后,靶病灶均实现不同程度缩小或稳定控制。

  NK细胞疗法SNK0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数据

  中国CAR-γδT疗法QH104亮剑ESMO,复发胶质母细胞瘤100%疾病控制率惊艳国际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我国专家首次公布了“同种异体B7H3靶向CAR-γδT细胞(QH104)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GBM)”的首例人体临床试验(NCT06018363)成果。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瞬间引发肿瘤界的广泛关注。

  γδT细胞堪称T细胞中的“特种部队”,虽仅占所有T淋巴细胞的0.5%~5%,却在适应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免疫响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量研究证实,其兼具强大的抗肿瘤功能与显著的抗感染能力,这种双重功效使其在肿瘤免疫领域备受瞩目。

  此次ESMO大会公布的研究,共入组7例高级别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5例男性、2例女性),中位年龄为60岁(范围:31-66岁),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

  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在接受≥1次QH104鞘内输注后,客观缓解率(ORR)达42.9%(3/7),即超四成受试患者体内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缩小或症状显著减轻;疾病控制率(DCR)更是高达100%(7/7)。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在CAR-T、γδT、CAR-γδT等新型细胞免疫疗法领域的卓越成就,更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此外,QH104表现出良好的持久性——给药后30天,通过FACS和qPCR仍可在脑脊液中检测到输注细胞;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未发生3级及以上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相关神经系统合并症(ICANS),也未观察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综上,这些数据表明,QH104安全性良好,在治疗B7H3阳性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展现出较好的临床潜力。

  CAR-γδT疗法QH104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报道

  ▲截图源自“ESMO”

  强效入脑+100%患者肿瘤缩小或稳定!国研EGFR新药安达替尼,让半数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显著缩小30%以上

  PLB1004(安达替尼)是我国原研的一款新型单苯胺基嘧啶小分子EGFR抑制剂,可不可逆地靶向外显子20插入突变,同时有效针对经典EGFR突变(ExDel19、L858R、T790M)。

  该药物首次人体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的中期结果令人振奋:研究共纳入65例既往化疗或靶向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患者,其中58%存在脑转移,38例患者存在EGFREx20ins突变。29名接受≥160mgQD剂量PLB1004(安达替尼)治疗,26名完成至少1次肿瘤评估。

  结果显示:在这26名患者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7.7%(15/26),疾病控制率(DCR)高达100%(26/26)。这意味着,超半数晚期患者肿瘤缩小30%以上,且所有患者肿瘤均获缩小或稳定(详见下图)。

  安达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数据

  此外,该药入脑活性显著,8例基线脑转移者中,有3例达部分缓解(PR),颅内ORR达37.5%。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幸运的EGFRex20ins患者接受320mgQD剂量治疗后,首次肿瘤评估时脑病灶较基线缩小5mm(详见下图)。

  安达替尼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

  好消息是,目前“PLB1004联合瑞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伴MET异常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国内肺癌病友可致电医学部,了解详细的入排标准,争取入组机会。

  小编寄语

  癌症作为一种高度突变且极度狡猾的疾病,目前很难仅依靠单一疗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现阶段理想的抗癌治疗,是依托于权威医院和权威专家的早期规范诊断,并在传统治疗(入手术、放化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经济状况等,辅以免疫细胞疗法(如CAR-T、TCR-T、TIL、NK、CAR-NK细胞疗法)、癌症疫苗、靶向药物、硼中子俘获疗法、质子治疗等抗癌新药/新技术,以预防癌症复发或转移、尽可能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现阶段治疗方案不满意的患者,可将近期影像及病理检查报告、治疗经历等,提交至医学部,详细评估病情,或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寻求抗癌新药/新技术的帮助。

  参考资料

  [1]Zhang Y,et al.A phase I study of adoptive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BST02)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ancer[J]. 2025.

  https://ascopubs.org/doi/10.1200/JCO.2025.43.16_suppl.e16198

  [2]Qi C,et al.Claudin18. 2-specific CAR T cell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phase 1 trial final results[J]. Nature Medicine, 2024, 30(8): 2224-223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3037-z

  [3]Li X,et al.442O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llogeneic CAR-γδT cells targeting B7H3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J]. Annals of Oncology, 2024, 35: S407.

  https://oncologypro.esmo.org/meeting-resources/esmo-congress-2024/a-phase-i-clinical-trial-of-intrathecal-injection-of-allogeneic-car-gdt-cells-targeting-b7h3-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recurrent-glioblastoma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备注【癌种】

医学顾问微信
分隔图
联系我们

治疗目前有困惑?

医学顾问 免费为您解答


本网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本网站只为患者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医生咨询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
肠道菌群
临床招募中心
癌症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