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随访坐实疗效:TIL细胞疗法一次治疗病情缓解超3年,助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等无复发长生存
对于许多实体瘤患者而言,反复接受化疗和放疗的过程往往令人难以忍受。若能有一种可实现持久疗效的一次性治疗方法,将极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如今,这一愿景已得到切实的临床数据支持!
在2025年ASCO大会上,Iovance的研究人员公布了针对153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五年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该疗法作为一次性治疗展现出持久效果:客观缓解率达31.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约为三年。这不仅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更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点亮了新的曙光,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患者将迎来告别反复治疗、重获生活质量与长生存的那一天!
▲截图源自“STAT”
Lifileucel五年随访交出亮眼答卷:中位缓解超3年,31.4%客观缓解率见证持久抗癌力
2025年ASCO大会公布的这项II期C-144-01临床研究(NCT02360579)的5年随访结果,评估了Lifileucel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显示:截至数据截止日期,客观缓解率(ORR)为31.4%,其中完全缓解率(CR)占5.9%(9/153),部分缓解率(PR)占25.5%(39/153);79.3%(111/140)的患者肿瘤负荷减轻。
在缓解者中,31.3%(15/48)完成了5年评估并持续保持缓解,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长达36.5个月(95%CI,8.3至未达到;详见下图)。
▲图源“JC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另有4名患者在输注Lifileucel1年后达到完全缓解(详见下图),最长缓解持续时间达58.7个月。
▲图源“JC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此外,总体人群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9个月(95%CI,10.6至17.8),5年总生存率为19.7%(详见下图)。
▲图源“JC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综上,这项5年分析证实,一次性Lifileucel治疗可带来长期获益,总生存期表现显著,且未出现新的长期安全性问题。
TIL细胞唤醒体内沉睡的抗癌力量:实体瘤治疗迎来破晓之光
01、TIL细胞为何能对抗肿瘤
对于实体瘤癌症,当病情进展到转移性阶段时,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已无法战胜癌症——此时癌细胞已过于强大。但即便如此,若切除肿瘤,仍能在其中发现这些对抗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可见,身体一直在生成针对特定肿瘤的免疫细胞,只是它们已不堪重负。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潜力,并率先从小鼠模型中分离出这种细胞。TIL是天然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战士”,在与癌细胞的长期博弈中积累了独特的抗癌“经验”,能精准识别肿瘤微环境。不过,多数TIL会在持续战斗中受损衰退,因此需要从肿瘤组织中提取存活细胞,筛选出高活性个体后,通过体外培养扩增数万倍,形成“免疫军团”再回输患者体内,从而实现对残留癌细胞的精准围剿。
不同于许多针对单一抗原或一组抗原的癌细胞疗法,自体TIL细胞疗法旨在部署数十亿个个性化、患者特异性的TIL细胞,以识别并靶向呈递多种新抗原的癌细胞。这些存在于实体癌内的免疫细胞,在得到强化后能有效对抗癌细胞,如同坚韧的战士,即便肿瘤已进展扩散,也能坚守防御阵地。
临床医生从肿瘤中提取TIL,在体外对其进行增强并增殖至数十亿个,再将这些细胞重新注入同一患者体内,让它们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这正是我们的目标:借助身体中那些每天都在抵抗感染、抵御疾病的物质,来对抗癌症。
▼TIL细胞正在摧毁肿瘤组织
▲图源“Science New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2、TIL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哪些癌种
2024年2月16日,Lifileucel(LN-144)获美国FDA批准上市,适用于既往接受过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的治疗(若BRAFV600突变阳性,需先接受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治疗)。除黑色素瘤外,TIL疗法正针对多种实体瘤展开广泛临床研究,包括但不限于:
1.胸部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性甲状腺癌等;
2.消化系统肿瘤:如结肠癌、胆管癌等;
3.妇科肿瘤:包括卵巢癌、HPV相关癌症(如宫颈癌)等;
4.其他实体瘤:如乳腺癌、头颈部肿瘤、肉瘤等。
好消息是,目前有多款针对晚期实体瘤的国研TIL疗法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主要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患者。想寻求TILs及其他国内外抗癌新技术帮助的患者,可先将病历、近期病理报告、基因检测报告等资料,提交至医学部,初步评估是否有机会参加相关临床试验。
跨越14个月的"抗癌火种":从冷冻病灶到抗癌利刃,TIL疗法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创下20个月持续缓解奇迹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软脑膜转移(LM)在晚期患者中发生率为3%-5%,近10年呈上升趋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仅4.2-8.1个月,未携带可靶向突变者生存时间更短。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过继细胞疗法(ACT)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极具潜力,但因需从难治期患者体内获取肿瘤组织,既往不适用于无颅外实性病变的脑膜转移(LM)患者。我国浙江研究团队近期报道的突破性案例填补了这一空白:一名59岁男性复发性NSCLC伴脑膜转移(无颅外病变)患者,通过冷冻保存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病变中,制备自体TIL治疗,实现了LM完全缓解,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
该患者(ChiCTR-101)是一位59岁男性,57岁时确诊右肺上叶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IVA期)(图1A-1D),2022年经化学免疫治疗、伽玛刀放射外科及手术切除后,肺部病灶达病理完全缓解(pCR),其原发灶被冷冻保存。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4月,患者确诊软脑膜转移(LM),接受相关手术后参与临床试验,使用冷冻14个月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病变,制备TIL细胞。并于童年8月接受单次输注5×10⁹个自体TIL细胞,这些细胞的调节性T细胞EZH2活性受抑制,以CD4⁺T细胞为主,超80%为中枢或效应记忆细胞,促炎及抗肿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高于外周T细胞。
▼该患者两轮全身治疗后肺部病变缩小
▲图源“TLC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结果显示:TIL细胞输注后,患者头痛缓解,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疗效持续至20个月后随访;脑脊液肿瘤细胞于20天后转阴(详见下图)。
▲图源“TLC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此外,循环肿瘤细胞(CTC)逐渐下降,89天后未再检测到(详见下图)。
▲图源“TLC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总之,上述研究表明,此类TIL抗肿瘤功效显著,提前储存治疗反应性肿瘤组织,或可为原本不适合TIL疗法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软脑膜转移(LM)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ACT方案,也支持利用初次手术获取的自体肿瘤组织库制备TIL的合理性。
· 温馨提示 ·
TIL细胞并非想存就能存。理论上讲,TIL细胞建议尽早储存,因为TILs细胞数量,会随肿瘤进展而逐渐降低;且术后接受辅助性放化疗,不仅杀伤癌细胞,还会杀死体内的正常细胞及免疫细胞。
故最好在刚刚确诊癌症、且未接受其他治疗(如放化疗)前储存TIL细胞为宜,因为此时TIL细胞的抗癌能力最强。比如上述这例幸运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是在2022年发病之初,在术后及时冻存了原发灶,后续在出现软脑膜转移后,利用之前冻存的肿瘤组织,成功制备了TIL细胞,为自己争取到了一线生机。
因此,建议癌症患者珍惜有且仅有一次的宝贵抗癌机会,肿瘤进展前,先存下“抗癌底气”!在术前争得主治医生同意后,将新鲜的肿瘤标本组织留存,并交由专业的机构进行TIL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冻存,以用作早期辅助治疗手段,或晚期末线补救措施,以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还想了解TIL细胞储存的更多讯息,可咨询医学部。
不止缩小肿瘤,更能长期控癌!TIL疗法暴击转移性乳腺癌,半数患者肿瘤缩小,最长5年未复发
2022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表了一项“应用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研究的振奋数据。
结果显示:在6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50%经TIL治疗后出现可测量的肿瘤缩小,其中2位患者分别在治疗6个月、10个月后,肿瘤缩小率达52%和69%。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患者在治疗后3.5~5年内,均未出现癌症复发。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一例典型病例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影像学结果显示:2015年12月治疗前,患者肝脏(下左)、胸壁(上左)均存在转移性病变(详见下图a);经免疫治疗后,2021年5月复查显示肿瘤完全消退,且随访5年未出现新发癌症(详见下图b)。
▼该患者在TIL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对比
▲图源“Nat Me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寄语
TIL疗法是一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细胞疗法,自1988年初次尝试用于临床以来,已历经30余载的发展,其在治疗黑色素瘤、肺癌、头颈部肿瘤、宫颈癌等多种实体瘤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实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比如文中提到的TIL细胞疗法让黑色素瘤中位缓解超3年、乳腺癌最长5年未复发等,再次展现了TIL细胞在治疗实体瘤方面不容小觑的实力。
不过,国际干细胞小编温馨提示,癌症作为一种高度突变且极度复杂的疾病,很难仅靠一种治疗手段就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目前仍以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为主。在此基础上,存在TIL细胞制备条件的患者,可在初次手术及放化疗前,及时冻存TIL细胞,用于后续治疗,以预防复发/转移,或在癌症晚期其他措施束手无策时,作为末线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想寻求TILs疗法或国内外其他抗癌新技术(如CAR-T、NK、TCR-T等)帮助的患者,可将治疗经历、近期病理报告等资料,提交至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
参考资料
[1]Medina T,et al.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fileuce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Cel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lanoma: A 5-Year Analysis of the C-144-01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 JCO-25-00765.
http://ascopubs.org/doi/10.1200/JCO-25-00765
[2]Zheng A H,et al.Immunotherapy with lymphocytes derived from banked tumor tissue in two refractory NSCLC patients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a report of two cases[J].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 2025, 14(7).
https://tlcr.amegroups.org/article/view/103461/html
[3]Zacharakis N,et al.Immune recogni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leading to complete durable regression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Nat Med. 2018 Jun;24(6):724-73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34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