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报道:TIL细胞疗法治疗黑色素瘤,晚期患者从病情恶化到完全缓解,超2.5年无复发
粘膜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亚型,不仅总体生存率低、治疗反应差,且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25%,过去数十年间几乎无改善;同时其复发率居高不下,约为50%-70%。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对PD-1抑制剂耐药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有效。而在2024年ESMO大会上,更报道了一则振奋案例(临床试验编号:NCT04217473):一名转移性粘膜黑色素瘤患者,经TIL细胞联合TILT-123(溶瘤腺病毒)治疗后,成功实现完全缓解!
▲截图源自“ESMO”
从病情恶化到无癌生存2.5年!TIL 联合疗法助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实现完全缓解,肿瘤全消退
该患者是一位48岁女性,曾有数月自限性鼻出血病史,后确诊为晚期原发性鼻窦黏膜黑色素瘤,左鼻腔几乎被原发性肿瘤完全阻塞。肿瘤检测显示MelanA、S100阳性,BRAF野生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1%;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提示左侧颈部有3个PET阳性可疑淋巴结,切除其中1个后病理证实为恶性黏膜黑色素瘤转移。因病情已无法手术,患者先接受伊匹单抗/纳武单抗治疗,却在7个周期后病情恶化。
最后一次服用纳武单抗9周后,患者入组治疗,接受单次TIL细胞输注+多轮溶瘤病毒TILT-123联合治疗,其中TILT-123是一种可在癌细胞中选择性复制的溶瘤腺病毒,经改造后可表达IL-2、TNF-α转基因,以刺激肿瘤免疫渗透、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
结果显示:治疗前(基线时),患者存在3处肿瘤病变:左鼻腔原发性肿瘤、左侧颈部淋巴结两处转移瘤(详见下图)。其中1处淋巴结转移瘤于治疗第5天切除,用于TIL培养,组织学分析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
▼该患者治疗前影像图
▲图源“ESM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
①图A:PET扫描显示:左鼻腔及左侧颈部淋巴结有3个PET阳性病变;
②图B:MR扫描T2加权显示:原发性肿瘤阻塞左鼻腔;
③图C:MR扫描T2加权显示:左侧颈部两个淋巴结转移。
治疗效果随时间逐步显现:治疗第36天:按RECIST1.1标准评估为病情稳定,肿瘤负荷减少14%,且注射部位、未注射部位肿瘤分别消退20%、10%。治疗第78天:CT扫描显示达部分缓解(PR),肿瘤负荷减少37%,注射部位、未注射部位肿瘤分别消退50%、29%。
经TILT-123持续治疗后:PET扫描显示鼻腔肿瘤部位葡萄糖摄取增加,但病理检查却提示完全病理缓解。医生遂手术切除鼻腔肿瘤,组织病理学显示该部位仅存广泛炎症、无恶性细胞(见图3);对左侧颈部淋巴结残留处活检,同样未检出恶性细胞,患者被证实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
▼该患者TILT-123治疗后、TIL治疗前后的PET/CT对比
▲图源“ESM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截至目前,该患者接受TIL细胞治疗后已存活超2.5年,且无任何疾病迹象。
小编寄语
TIL疗法自1988年初次尝试应用于临床以来,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其他T细胞疗法相比,TIL疗法具有将患者自身的肿瘤组织“变废为宝”的神奇魔力,在治疗实体瘤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甚至能帮助部分实体瘤患者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我国TILs疗法是在美国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的基础上,经过特殊改良,以增加TIL细胞的自我扩增能力,克服肿瘤微环境。近年来,我国多款新型TILs疗法相继问世,尤其是本次登上2024年ASCO大会的两款TILs疗法,不仅疗效惊艳,而且其中一款更是无需清淋、也无需联合IL-2治疗,其安全性大大提升、性价比更高!
好消息是,目前我国多款TILs疗法已正式获批开展临床研究,主要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多款实体瘤。想咨询肿瘤组织储存,或想寻求TIL疗法帮助的患者,可咨询医学部。
参考资料
[1]Monberg T J,et al.Durable complete response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and oncolytic adenovirus (TILT-123) in a patient with metastatic mucosal melanoma[J]. Immuno-Oncology and Technology, 2024, 24: 100726.
https://www.esmoiotech.org/article/S2590-0188(24)00023-6/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