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Vx001疫苗治疗肺癌告别一刀切,精准锁定靶心,特定人群总生存提升近2倍
Vx-001是一款以TERT(端粒酶逆转录酶)抗原为靶点的治疗性癌症疫苗。在随机双盲IIb期临床试验(NCT01935154)中,研究人员针对一线铂类化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估了其作为维持治疗的效果,入选患者需满足HLA-A0201阳性且肿瘤表达TERT的条件。结果显示,Vx-001对无自然免疫力的患者可能有效,其中从不吸烟的患者获益尤为显著。
这一突破性发现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开辟了精准新路径,尤其为从不吸烟、缺乏自然免疫力的特定患者群体带来了量身定制的治疗希望,让曾经受限的治疗选择迎来了更具针对性的曙光!
Vx-001找到肺癌治疗精准靶心:不吸烟+无天然免疫力肺癌患者OS翻近2倍,免疫应答者更长达21.3个月
该研究共纳入221例一线铂类化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1名纳入安慰剂组,89名纳入Vx-001治疗组。
结果显示: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与临床结果呈强相关性:在29%产生Vx-001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患者中,总生存期(OS)显著更长,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免疫应答者)vs 13.4个月(无免疫应答者)(p=0.004)。
而对从不吸烟且没有天然免疫力的患者而言,在接受Vx-001治疗时OS更长,中位OS分别为8.6个月(安慰剂组)vs 16.2个月(Vx-001组)(p=0.0008)。
综上,Vx-001的疗效具有明确的人群特异性,尤其对无天然免疫力的患者可能有效,其中从不吸烟及短期吸烟的患者获益最为突出。这一精准靶向的研究结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维持治疗提供了清晰方向,更给曾经治疗选择受限的特定患者群体,点亮了充满希望的生存新曙光!
▲截图源自“ESMO”
mRNA癌症疫苗Vx-001注射液临床推进势头强劲!国内多中心启动临床
看到上述数据,想必实体瘤患者已燃起新的希望!而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款针对实体瘤的抗癌新疫苗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目前已有大量患者通过抗癌新药招募中心成功入组,顺利接受这一新技术的治疗!
新药简介
①药品名称:Vx-001注射液。
②疾病分期:Ⅰ期。
③治疗线数:标准治疗失败。
适用人群
适用于晚期实体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HLA 抗原检测必须含有 HLA-A*0201型(多肽呈递的基序仅与该 HLA 分子匹配)TERT 表达阳性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3/CD8 TILs)表达为阴性;尽量三线内的患者。
招募信息(部分)
1)18周岁≤年龄≤75周岁,性别不限。
2)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明确诊断为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既往PD-1/PD-L1 治疗失败或不适合 PD-1/PD-L1 治疗,且接受过完整含铂类化疗治疗(4~6 个疗程)后,无疾病进展。
3)患者HLA抗原检测必须含有 HLA-A*0201型(多肽呈递的基序仅与该 HLA 分子匹配)TERT 表达阳性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3/CD8 TILs)表达为阴性。
申请流程
想申请抗癌新药临床试验的患者,需将近期病理报告、基因检测报告等资料汇总后,提交至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
我们的专家将为您全面分析解读检测报告,预计一个工作日内电话联系推荐用药方案,并匹配适合患者入组的临床试验项目。注:作为国内权威的肿瘤患者服务平台,我们承诺对所有受试者的个人信息保密,并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遵循国家临床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
小编寄语
得益于新冠疫情大流行下的紧急授权使用,mRNA技术的研究领域正在迅速扩大。mRNA构成了癌症疫苗的有效且多功能的平台,既可刺激强大的免疫反应,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目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试验网站上收录的处于研发阶段的肿瘤疫苗多达7000余项,其中mRNA疫苗达600余项,此外还包括树突细胞(DC)疫苗等。小编也期望mRNA癌症疫苗能尽快问世,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实现“精准抗癌”的美好愿景!
想寻求mRNA疫苗、古巴肺癌疫苗、DC疫苗或国内外其他抗癌新技术帮助的病友,可将近期病理报告、治疗经历、影像学资料等,提交到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或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
参考资料
[1]Gridelli C,et al.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hase IIb trial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ho did not progress after first line platinum based chemotherapy: Vx-001, a therapeutic cancer vaccine, vs placebo as maintenance therapy[J]. Annals of Oncology, 2017, 28: v638.
https://www.annalsofoncology.org/article/S0923-7534(20)39155-9/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