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机制
2020-03-25
阅读量:6387
一、杀伤靶细胞的过程
CTL杀伤靶细胞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效应靶细胞结合:CTL是通过其膜上的受体TCR,即Ti-CD3分子与靶细胞结合,此时膜上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Ⅰ与靶细胞膜上的配基Ⅰ,又称细胞内粘附分子相互作用,即靶细胞与效应细胞初步接触。此时亲和力低,为非特异性的,但可促使TCR识别抗原分子,一旦识别抗原CD3分子传导信号,可通过β链磷酸化从而导致LFA-1的激活,被激活的LFA-1介导CTL与靶细胞结合。
2、第二信使的激活与信息传导:CTL与靶细胞结合的信息可导致CTL膜中与鸟嘌呤核苷结合蛋白相关的磷脂酶C的活化,此酶水解膜组分PIP2(磷脂酰肌醇二磷酸),所得产物IP3(肌醇三磷酸)与DG(二酯酰甘油)都可被看作第二信使,IP3与DG又激发两个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的分子反应,
3、Ca离子释放与蛋白激酶的活化:IP3能使Ca2+储存网迅速释放Ca2+造成胞液中Ca2+上升,游离Ca2+能活化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使蛋白磷酸化,后者可激发核内DNA复制;DG与游离Ca2+反应激活胞浆中的重要介质PKC(蛋白激酶C),PKC使胞浆内颗粒中的蛋白质分子磷酸化,使膜上的LFA-1的β链磷酸化,磷酸化的LFA-1又与细胞骨架相互作用从而引导细胞颗粒迁移到与靶细胞相结合的部位,释放各种溶细胞介质,从而促使靶细胞溶解和死亡
二、靶细胞的溶解与死亡原因
主要是靶细胞膜损伤后所致的细胞破裂和DNA断裂引起的核崩解促使靶细胞死亡,至此过程CTL可产生多种细胞毒介质杀伤祝细胞,这些介质包括:穿孔素、丝氨酸酯醇、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4种介质中,穿孔素的杀伤机制是当杀伤细胞粘着在配细胞膜上,前者胞质含有的穿孔素颗粒在高浓度Ca2+存在下被降解,释放穿孔素单位进入细胞间隙,通过聚合作用在靶细胞膜上形成跨膜通道,导致胶体渗透破坏细胞,但一般认为,在人体中不依赖Ca2+的非穿孔素杀伤及旁杀伤作用(如肿瘤坏死因子样杀伤等)可能是机体杀伤靶细胞的基本途径。而IL-2诱导的依赖Ca2+的穿孔素样杀伤作用则可能是应激状态下的辅助途径 。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备注【癌种】


郑重声明: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


治疗目前有困惑?
医学顾问 免费为您解答

本网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本网站只为患者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医生咨询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
您即将跳转至Indianmed 官方网站。
Indianmed 跨境在线药店将为您提供药品咨询及购买服务。
临床新药招募
更多>-
【细胞疗法】YK1101 细胞注射液用于治疗 HLA-A*11:01 阳性,表达 MAGE-A4 的晚期 实体瘤Ⅰ期临床研究
适合患者:滑膜肉瘤 尿路上皮癌 头颈部肿瘤(非鼻咽癌) 肺鳞癌 卵巢癌
-
华夏英泰GPC3 STAR-T临床试验,GPC3 START细胞治疗晚期实体瘤安全性与有效性的I期临床试验
适合患者:晚期实体瘤
-
恒瑞源正HRYZ-T101临床试验,HRYZ-T101注射液治疗HPV18阳性恶性实体瘤的I期开放临床试验
适合患者:HPV18阳性恶性实体瘤
-
天科雅TC-N201临床试验,TC-N201注射液治疗HLA-A2表达合并NY-ESO-1阳性的标准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者转移性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
适合患者:HLA-A2表达合并NY-ESO-1阳性的标准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者转移性实体瘤
-
蓝马医疗LM103临床试验,LM103注射液治疗晚期实体瘤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反应和初步疗效的I期临床试验
适合患者: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实体瘤患者
-
正大天晴TQB2103临床试验,评估注射用TQB2103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有效性的I期临床试验
适合患者:Claudi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恶性肿瘤
-
一项评估 GFH375治疗KRAS G12D 突变实体瘤患者的 // 期研究
适合患者:KRAS G12D 突变实体瘤
点击在线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