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赵军

- 姓 名:赵军
- 科 室:胸部肿瘤内一科
- 职 称:主任医师
- 就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擅长领域:擅长肺癌、胸腺癌、胸膜间皮瘤等胸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内科化疗为主的综合规范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对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有深入研究,熟练掌握肺癌的最新国际诊疗规范,参加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及时掌握国际肺癌诊治前沿新动向。专业特长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14年 ,在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上有丰富经验及深厚的学术造诣,擅长肺癌早期诊断以及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气管镜、TBNA、内科胸腔镜等局部治疗及操作。
- 专家风采
- 专家报道
- 科室团队
- 会诊价格
- 申请专家会诊
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学博士学位,胸部肿瘤内一科 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常务副主任。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肺癌专业组委员、CSCO会员、ASCO会员。,2010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接受博士后培训两年,开展新型抗体治疗的临床前期动物模型研究以及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学习。目前主要从事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擅长肺癌、胸腺癌、胸膜间皮瘤等胸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内科化疗为主的综合规范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对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有深入研究,熟练掌握肺癌的最新国际诊疗规范,参加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及时掌握国际肺癌诊治前沿新动向。
专业特长
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14年,在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上有丰富经验及深厚的学术造诣,擅长肺癌早期诊断以及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气管镜、TBNA、内科胸腔镜等局部治疗及操作。
研究成果
2008年获得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内基金,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华夏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等奖励
-
WCLC前瞻|2021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第二代NTRK抑制剂TPX-0005初步结果公开,缓解率91%、无进展生存24.6个月
WCLC前瞻|2021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第二代NTRK抑制剂TPX-0005初步结果公开,缓解率91%、无进展生存24.6个月
本年度的第二十一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预计于2021年1月28日至30日期间以线上的方式举行。这是一次全球性的大型专业会议,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来自全球各地的专业研究者将携最新研究成果参与其中。
基因药物汇为大家整理了即将在本届WCLC上公开的多项重磅研究及与中国患者切身相关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患者们抗癌提供助力。
一年一度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是肺癌领域最重要的盛会之一,众多肺癌专家携最新、最前沿研究成果亮相,为肺癌治疗的发展指出了最新的方向。
作为肺癌新兴靶点、罕见靶点的NTRK,在此次大会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备受瞩目的第二代NTRK抑制剂的Repotrectinib(代号TPX-0005),同样公开了治疗ROS1突变及NTRK突变患者的初步结果。
缓解率91%、无进展生存24.6个月
在临床前研究中已经显示,Repotrectinib的抗ROS1能力可以达到恩曲替尼(Entrectinib,Etreso)的90倍以上,抗TRK能力可以达到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Vitrakvi)的100倍。在第1阶段的TRIDENT-1研究中,Repotrectinib也展现出了对于ROS1融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及NTRK阳性实体瘤患者的良好治疗潜力。
第1阶段的试验共纳入11例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整体缓解率达到了惊人的91%。所有达到了临床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23.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4.6个月。
第二阶段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启,目前公开的早期研究结果分为多个亚组。其中主要亚组的缓解率为:
未接受过其它ROS1抑制剂治疗、最多接受1种化疗或免疫治疗的ROS1阳性患者整体缓解率86%(6/7);
曾接受过1种前线ROS1抑制剂及其它铂类化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为40%(2/5);
曾接受过1种前线ROS1抑制剂治疗、且未接受过铂类化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为67%(4/6);
曾接受过2种前线ROS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为40%(2/5);
曾接受过前线NTR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为50%(3/6)。
作为一款第二代的ROS1/NTRK抑制剂,Repotrectinib展现出的疗效相当出色。不论是最高91%的缓解率,还是超过2年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接近2年的缓解持续时间,都为能够使用这款药物的患者们送上了一份生存期的“厚礼”。
在安全性方面,Repotrectenib的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事件为1~2级,其中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头昏眼花(62%)、疲劳(39%)、便秘(33%)、消化不良(33%)和呼吸困难(28%)。治疗中未发生4或5级严重不良事件。
目前,Repotrectenib的国内中心临床试验也在开展,正在招募ROS1突变的肺癌患者以及NTRK突变的实体瘤患者。具体招募标准大家可以咨询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400-666-7998)了解;符合标准的患者可以将基因检测报告、诊断报告的电子版或清晰照片发送至新药招募中心邮箱(doctor.huang@globecancer.com)进行申请。
NTRK突变,中国肺癌患者治疗的"星星之火"
在本届WCLC中,有多项来自中国研究者的研究项目,统计并分析了NTRK突变在中国肺癌患者群体中的检出率。
其中一项研究分析了6290例中国肺癌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样本,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NGS)进行鉴定,共检出12例(0.19%)NTRK突变样本。其中,NTRK1融合突变样本检出率0.11%,NTRK2检出率0.02%,NTRK3检出率0.06%。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样本中有11例来自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非小细胞肺癌的0.18%(11/6060);另有1例来自小细胞肺癌患者,占小细胞肺癌的0.43%(1/230)。这是否意味着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存在一定的希望接受NTRK抑制剂的治疗?我们对此非常期待。
此外,11例NTR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腺癌患者;Ⅰ、Ⅱ、Ⅲ、Ⅳ期患者的NTRK突变检出率分别为0.10%、0.19%、0.31%和0.29%;存在NTRK突变的患者,发生肝转移(0.75% vs 0.17%)和肺内转移(0.50% vs 0.13%)的风险均高于其它类型的患者;且NTRK突变的患者患病年龄(54岁 vs 60岁)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患者。
在另一项纳入了12565例中国肺癌患者的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NTRK1突变患者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共11例患者为NTRK1突变患者,检出率0.088%(11/12565);其中7例患者为腺癌,占肺腺癌患者的0.086%(7/8167)。
两项统计的结果都显示,NTRK融合突变在肺癌中属于非常明显的“罕见突变”,检出率较低、患者较少,但药物疗效非常显著。
我们相信,作为最经典的一类广谱抗癌药,NTRK抑制剂一定能够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如“星星之火”一般点燃患者治疗的希望。
-
肺癌的综合治疗,肺癌治疗根治性手术是第一原则,肺癌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肺癌的综合治疗,肺癌治疗根治性手术是第一原则,肺癌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在不久前2020年10月1日,国际知名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TO)》发布了最新中国肺癌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肺癌发病及死亡的最新数据,非常不幸的是肺癌仍是“最强杀手”!
头号癌症杀手!80%的肺癌在发现时已属中晚期
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的癌症,被称为“癌王之王”。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有新发恶性肿瘤病例392.9万,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而肺癌作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之首,人数高达78.7万,约每4名男性癌症患者中就有1名是肺癌,每5名女性癌症患者中就有1名是肺癌。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的新发肺癌人数将超过100万。
据无癌家园小编获悉,目前,我国有将近80%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属中晚期,5年存活率约为4%。虽然目前肺癌尚无彻底治愈的可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癌药、抗癌技术的出现,通常长期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将不治之症变成“慢性病”已成为可能!
根治肺癌手术是第一选择,还需综合手段巩固疗效
手术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手段, 不过大家要明白手术本身属于局部治疗。对于早期的癌,局部切除干净就可以达到临床根治的目的;但对于局部晩期肺癌, 例如纵隔淋巴转移的患者, 必须整体综合治疗,手术只是其中第一步。
也就是说, 手术只能把肉眼可见的癌组织切除, 肉眼无法看见及潜在的转移微小病灶需要后期进一步的化疗、 靶向、免疫等综合手段来巩固疗效。
用好靶向药,晚期肺癌患者可活过7年
据无癌家园的专家介绍道: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医生决定用特定药物的靶向治疗在肺癌中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阳性意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已经达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数的70%,这意味着将有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对应的靶向药物,从而延长生存期。
近期,一项来源于法国的真实世界研究(IFCT-1302 CLINALK)显示,克唑替尼耐药后序贯二代ALK抑制剂赛瑞替尼(赞可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能够长达89.6个月,相当于7年多!这个结果让人不禁瞠目结舌!
这项研究表明,有些长期生存的晚期肺癌患者,实现了像慢性病一样通过吃药来控制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应检测的十大黄金靶点
2020年第一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推荐肺癌患者应检测的靶点为EGFR、ALK、ROS1、BRAF、KRAS、NTRK、PD-L1及新兴靶点MET、RET、HER2,另外还有肿瘤突变负荷(TMB)。
最新版NCCN肺癌指南(2020.1版)的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方案如下表:
靶向药及免疫治疗药物治疗之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找到突变的靶点才能采用相对应的靶向药治疗,若无突变,将与靶向药失之交臂。
但在癌症的治疗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人在接受靶向治疗前,选择不做基因检测,而这种治疗方法就叫做盲试。对比基因检测,盲试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即能省钱又能节省时间。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建议这样做!!以下两种情况可以选择盲试:
①可选择药物单一时:一些种类的癌症,可能突变类型比较单一,有效的化疗药也较少,对于靶向药也没有可选余地,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盲试,一旦发现没有效果,就立即更换其他疗法。NSCLC靶向药这么多,不建议盲试!一次全面的基因检测,可以指导患者获得最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么多靶向药,总有一个可用吧!
②生存期不乐观时:对于一些癌友,可能医生的预估生存期不足3个月,并且经济条件也不好,这种情况,如果拿半个月等一个不确定的结果的话,就显得太冒险,所以不如直接进行盲试,把钱用在刀刃上,挑选概率最大的药进行尝试,“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看天意了。
国药崛起!肺癌靶向治疗又出5款猛药!全面覆盖4大靶点!
其实肺癌靶向治疗的发展也趋于成熟。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些上市的抗癌新药大多远在美国,价格昂贵,被称为“昂贵的国外专利药”。中国只有少数经济条件雄厚的患者能够前往美国接受治疗,而多数癌友们只能望药兴叹,白白错过最佳的药物治疗时机。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有几款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正在临床招募中,这意味着,国内的患者终于有机会免费用上之前望尘莫及的天价抗癌药!
若想了解具体的入排标准请咨询无癌家园医学部,小编将持续为各位癌友报道国内外最新的抗癌临床进展。
技术篇
量身定制,TILs疗法精准杀灭肿瘤细胞
说起免疫疗法,大家耳熟能详的是PD-1和CAR-T,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癌症的早期阶段,免疫系统试图通过动员淋巴细胞的特殊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淋巴细胞具有识别和攻击肿瘤流量的能力,并深入肿瘤。这些细胞被称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由免疫界泰斗Rosenberg及其团队发现的。
Rosenberg博士认为它们才是深入到敌军内部打击能力最强的免疫细胞,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比如肿瘤微环境和PD-1),他们的功能受到了抑制,不能在肿瘤组织中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但是,科学家通过一些体外培养方法把这些肿瘤组织中的某类型的淋巴细胞富集起来,再回输给患者,就能够发挥抗肿瘤作用,而且联合PD-1效果会更好。
首个实体瘤细胞免疫疗法获FDA突破性疗法称号
2019年6月,FDA批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方法LN-145为突破性的治疗指定,这是用于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首次获此殊荣,相信距离上市也仅是时间问题,一旦FDA批准,这将是首款用于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将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生存获益。
FDA此次授予是基于正在进行的第二阶段innovaTIL-04(C-145-04)积极的试验的数据,摘要数据显示,晚期宫颈癌患者的TIL治疗总体反应率(ORR)为44%。 在2019年2月4日的数据截止时,有27名可评估的患者。
结果显示:
1、44%(12名)的患者有效果,包括1名完全应答,9名部分应答和2个未确认的部分应答;
2、疾病控制率为89%;
3、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12例患者中有11例持续应答;
4、没有任何严重的副作用发生。
5、疾病控制率89%!首个迎战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获FDA突破性疗法称号!
TILs疗法最新临床试验招募信息
目前,这款新型的免疫疗法暂未上市,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多项针对各类实体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申请流程如下:1.按要求将病历资料提交至无癌家园医学部;
2.医学部初步评估后匹配合适的临床试验;
3.向相应的试验中心提交病历资料;
4.评估通过后协助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CAR-T疗法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抗癌效果翻倍
目前,随着CAR-T代数的更迭,CAR-T在增殖、细胞因子释放等方面有了明显改进,这一技术终于破冰,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开始尝试将CAR-T细胞疗法用于实体瘤,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受益于CAR-T疗法不再是梦!
国内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血液肿瘤临床研究进行中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正在积极进行各类肿瘤的CAR-T临床研究,癌友们若想申请可以咨询无癌家园医学部。
【主要招募癌种】
胰腺癌、转移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复发难治性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
NK细胞疗法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效果更佳
一项于2019年12月发表于《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杂志的研究,主要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免疫疗法对有或无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以评估缓解率(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NK细胞治疗组的血清CEA和CA125值低于非NK治疗组(P<0.05)。结果表明,NK细胞治疗组的缓解率(RR)为75%,明显高于非NK治疗组的16.7%(P<0.01)。
通过评估免疫功能、肿瘤生物标志物、CTC、KPS和PFS的变化,此研究证明NK细胞治疗对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世界上已经实现了既增强了NK细胞活性,又成功增加了NK细胞的数量,完成了NK细胞回输体内对抗癌细胞必备的两项基本要求。目前,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NK细胞培养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无癌家园的临床试验申请平台已经开通,国内患者可以咨询医学部(400-626-9916)申请参与NK细胞的临床试验。
对于各个阶段的肺癌患者,质子治疗比X线放疗更具优势
质子疗法为肺癌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各个阶段的肺癌患者,与传统的高能x射线辐射(或光子)不同。由于质子疗法独特的特性,它可以提供特定深度的辐射剂量然后突然停下,后方不再有射线照射剂量。而X射线照射治疗,会持续穿透正常组织、器官(如肺,心脏,食道和脊髓),导致损伤和毒性。
下面是对于同一个患者调强x射线放射治疗(IMRT)平面图(左)和质子治疗计划(右)的对比。颜色渐变程度代表不同辐射剂量,红色高剂量,黄色和绿色中等剂量,蓝色低剂量。
对于这例患者,对比X线放疗,质子计划大幅度减少了肿瘤周围健康组织的辐射剂量,例如右肺、食道和心脏。对这些区域的低剂量将减少辐射诱发的肺炎、吞咽疼痛,还有心脏病危险。
小编有话说
所以,患癌之后,千万不要慌,寻找权威的肿瘤专家或医疗机构,详细了解自己的病情,对症治疗,不能偏信民间偏方,更不能相信保健品可以治疗癌症,正规的肿瘤医院,权威的肿瘤专家才是癌症患者最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https://www.jto.org/article/S1556-0864(20)30375-0/fulltext
-
肺癌脑转移怎么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案
肺癌脑转移怎么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案
头晕、视力模糊不仅仅是脑病,症结竟在肺
小编先给大家讲一则在临床上遇到的真实病例。患者A某,8个月前于医院就诊后确诊为左侧肺部ALK阳性肺腺癌,在遵医嘱服用克唑替尼后基本控制住肿瘤的生长发展。
但就在前不久,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头晕、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脾气也比以前更加暴躁,妻子并没有多加在意,后来又增加了咳嗽、憋喘及声音嘶哑等症状。这才来院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没想到结果令人出乎意料,竟然是颅内多发脑转移病灶!
拿到结果的时候,二老都非常懊悔,如果能够早早发现症状来院检查,兴许就不会任由肿瘤细胞肆意生长!甚至发展为脑转移!
这则典型病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仅要了解肺癌脑转移的相关知识、发现早期症状,还要明白如何采用精准治疗的“武器”来对抗险恶的肺癌脑转移!
高达60%的发生率,肺癌治疗的"拦路虎"
脑转移一直都是肺癌患者萦绕的梦魇,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一旦癌细胞扩散至脑部,会破坏脑组织,引起炎症和肿胀,从而压迫脑组织而产生相应的症状,更可怖的是,约有30%的脑转移患者在发现时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一旦被发现,预后极差,生存期仅有1~3个月。
偏偏凶险的脑转,在所有的肺癌患者的病程中,又有着高达60%的发生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而且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公认的难点。
步入精准医疗时代,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
目前,随着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入精准医疗时代,患者的预后得到质的飞跃,中位生存期可达11~24个月,经翻阅文献可知,早发现早治疗的患者其1年生存率可达30%~50%,3年为8%~10%,5年可达5%~8%。
据无癌家园的专家介绍道,肺癌发展到晚期,出现脑转移,仍然不能放弃治疗,这种治疗并不是为了治愈肺癌,其目的无非两个,一是延长患者生存期,二是提高生存质量。
如今的肺癌脑转移治疗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针对脑转移的精准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治疗。这种个性化的精准治疗使得肺癌脑转移的中位生存期得以翻倍延长。接下来,小编就以放疗为重点,详细展开解析其在肺癌脑转移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原则
2020年CO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脑转移的治疗方案,如图所示
接下来小编就将其中较为重要的放射疗法及手术切除等内容作详细阐述。
1、脑转移有手术切除的机会,但选择需谨慎
对于颅外病灶控制良好、体能状态好的单发肺癌脑转移患者,推荐外科手术切除脑转移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能进行手术切除的前提是,脑部转移病灶数小于3个。手术切除转移瘤可以迅速缓解转移灶占位效应,并且获得肿瘤组织,明确病理诊断,但需根据颅内肿瘤位置、数目及大小等谨慎决定是否手术。
小编需要提醒大家,有脑转移的患者通常处于晚期,手术选择要格外慎重,必要时要跟主治医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再做决定。
2、放疗占据C位,依然是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标准方案
1)立体定向放疗
简称为SRS/SRT,通常指伽玛刀或X刀等,是在精确定位下将高能放射线聚焦于较小的靶病灶一次大剂量照射。这种疗法对病灶内达能到非常高的放疗剂量,而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较小,从而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但避免了开颅手术的风险、创伤小。相比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小很多。
【SRS/SRT的优势】
1.不开颅,无麻醉和手术出血等风险
2.精确照射,对周边正常组织损伤小
3.可产生良好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4.适用于多个病灶(≤4个)转移瘤的治疗
5.一次或数次较大剂量照射,治疗周期短
6.有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7.可有效治疗经WBRT或外科手术后复发的脑转移患者。
【SRS/SRT适应症】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KPS(卡氏评分)>60分
2.肿瘤体积小(直径小于3~3.5cm)、圆形、边界明确
3.无明显颅内高压症状
2)全脑放疗
缩写为WBRT,简而言之就是指照射范围包括全脑。一般适用于多发性、病灶个数较多的脑转移。
【WBRT相关优势的临床研究】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146名单一脑部转移灶且可完全切除的患者,其中95例进行随机分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7例),分别接受单纯手术(46例)、手术+术后全脑放疗(WBRT,49例),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3周与48周,主要研究终点为颅内复发率。
结果显示,放疗组的大脑任何部位的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18% vs 70%),术后放疗能够降低脑部原始转移灶复发率(10% vs 46%)和大脑其他部位复发率(14% vs 37%)。放疗组的患者死于神经系统原因的几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14% vs 44%)。
结果表明,在治疗脑补单一转移灶方面,手术联合WBRT可使患者的治疗获益提升。
以下为《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诊治上海专家共识(2019年版)》中的治疗方案。想要寻求更多关于放疗技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案请咨询无癌家园医学部。
1.对于颅外病灶控制良好、体能状态好的单发肺癌脑转移患者,推荐针对脑转移灶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SRT)。
2.脑转移灶手术切除后建议针对瘤床进行SRS,而不常规推荐WBRT。
3.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无其他部位转移, 仅有1~4个脑实质转移时,优先推荐脑部立体定向放疗SRS(SRT)治疗。
4.脑转移灶数目在5~10个,推荐脑部立体定位放疗或全脑放疗。
5.无论是脑实质转移还是软脑膜转移,出现明显的颅高压症状体征(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剧烈头痛、颈强直等),脑室扩张、脱水剂无法缓解高颅压症状及无梗阻性脑积水证据的患者,需要考虑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
3)SRS多种联合疗法,在脑转移瘤中的疗效功不可没
1.SRS vs WBRT+SRS(1~3个病灶)
一项针对立体定向放射(SRS)与SRS+全脑放疗(WBRT)对于1~3个脑转移灶的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SRS vs SRS+WBRT的各项指标的比较:
(1)1年颅内控制率(IC):51% vs 66%
(2)1年局部控制率(LC):66% vs 87%
(3)1年总生存率(OS):53% vs 56%;
结论:
(1)在治疗1~3个脑转移灶的患者时,WBRT+SRS在颅内控制和局部控制方面显示出比SRS更高的疗效,但在总生存期上未显示出优势。
(2)鉴于颅内控制和局部控制的重要性,在SRS基础上加用WBRT是合理的,尤其是对于脑转移的预后指数(RPA)1级的患者。
2.SRS+WBRT vs WBRT+手术(1~3个病灶)
一项关于全脑放射疗法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WBRT + SRS)与外科手术加全脑放射疗法(手术+WBRT)对于1~3个脑转移灶的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SRS+WBRT vs WBRT+手术的各项指标的比较:
(1)1年颅内控制率(IC):66% vs 50%
(2)1年局部控制率(LC):82% vs 66%
(3)1年总生存率(OS):56% vs 47%
结论:
1.WBRT+SRS的疗效至少与手术+WBRT相当。
2.与手术+WBRT相比,WBRT+SRS的创伤更小,无需麻醉,因此更适合于治疗具有1~3个脑转移灶的患者。
传统治疗副作用大,建议首选质子治疗
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一直是癌症治疗的难点。很多患者在确诊后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并且开颅手术取瘤风险很高,需要做全面地评估获益比才能实施,能获益的患者少之又少。对于化疗,副作用大,周期长,患者需要忍受化疗严重并发症。即使有靶向药或免疫治疗药物,副作用没那么大,但是由于血脑屏障,这些药物很难进入到脑部发挥作用。放疗对身体的副作用也很大,尤其对于脑部放疗,极易引起口干、吞咽困难及味觉丧失等。
但是,有这样一种高级的放疗形式——质子治疗,因其特殊的治疗机理可以对脑转移瘤针对性照射,不会损伤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几乎没有副作用。
肺癌脑转移患者质子治疗有何优势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散布着无数的神经,控制全身的功能,一不小心经放射线照射受到损伤,得不偿失。但是,质子治疗可以只针对肿瘤靶区进行照射,对周边组织几乎没有影响,不用担心副作用。
质子是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粒子,质子治疗是将失掉电子的氢原子原子核,利用回旋加速器加速到光速约70%,以这种极快的速度穿透到人体内部,到达癌细胞所在的特定部位,速度突然降低并停止,在射程终点处形成一个尖锐的剂量峰,叫做布拉格峰,释放出最大能量,将癌细胞杀死。不会有照射穿透肿瘤,因此质子治疗能够有效地保护脑部周围正常组织。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质子治疗的相关信息及治疗方案请咨询无癌家园医学部。
注:红色:高辐射剂量;绿色:中辐射剂量;蓝色:低辐射剂量
质子治疗适合哪些癌症
质子治疗几乎可以治疗所有的实体瘤,特别是头颈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对于各种癌症的脑转移灶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有肺癌脑转移、乳腺癌转移、肝癌脑转移等;另外,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不耐受化疗和放疗的患者,没有其他治疗选择患者。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原则
2020年CO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脑转移的治疗方案,如图所示
1、化疗方法
含铂的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二药方案是小细胞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建议对于广泛期小细胞伴有无症状的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采用全身化疗,在全身化疗结束后或脑转移进展时再考虑全脑放疗(WBRT)。
已经有小样本研究显示,替尼泊苷和拓扑替康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小细胞脑转移患者的治疗选择。
除了以上在《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提到的脑转移治疗原则外,还有其他没有介绍的治疗手段,小编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国内放疗界巨头云集,特色放疗技术目不暇接
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前身是1958年隶属于放射科的放射治疗组,1977年与同位素组共同扩展为放射二科,1983年正式成立了独立运行的放射治疗科。从正式成立到目前已不断引进多台世界顶尖的先进放疗设备。
现拥有螺旋断层治疗机(托姆刀)HI、HD机型各一台,第四代全身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系统(射波刀),容积旋转调强加速器(RapidArc),术中放疗加速器(Mobetron)影像引导加速器(Synergy)、近距离治疗机(HDR)等先进治疗设备。并配备有齐全的治疗计划系统和完善的放疗质量控制设备。已成为全世界放疗设备最齐全的科室之一,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最齐全最合理的放疗方案选择。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始建于1976年,同年,我国第一台直线加速器在这里自主研制成功。放疗科2000年即在国内较早开始开展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2004年在北京市率先开展三维适形动态调强放射治疗,迄今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患者超过13000例,并取得良好的疗效。2008年放疗科引进了具有最新功能的后装治疗机、大孔径CT定位机和20套先进的治疗计划系统,2009年国内第一台VMAT在我放疗投入使用;2011年国内第一台True Beam投入使用;2012年引进国内首套大孔径核磁定位系统放射,在放疗设备的配置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放疗科拥有直线加速器5台(包括国际最先进的Rapid-Arc及True Beam放疗系统),后装治疗机1台,治疗计划系统20余套,CT定位机及MRI定位机各一台,浅部热疗机、深部热疗机和全身热疗机各1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是一个由临床治疗、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室三部分组成的专业科室。本科拥有8台直线加速器,包括当今最先进的IGRT(图象引导)加速器及螺旋断层(托姆刀)加速器、2台CT模拟定位机、1台常规模拟定位机,30余套逆向计划设计系统,包括Pinnacle、Eclipse、Monaco、Brainlab等主流计划系统、1台近距离治疗机和1台热疗机等一流的设备和完善的管理结构。
本科主要治疗的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头颈部肿瘤、脑瘤、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肠癌、儿童肿瘤和软组织肉瘤等。并且率先在国内开展旋转容积调强放疗(VMAT)、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托姆刀,TOMO)、图像引导放疗(IGRT)、立体定向放疗(SRS)、普通调强放疗(IMRT) 、适形放疗(CRT)等技术,每年有超过5000例病人接受放疗。
参考文献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AZ201901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