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术后摄片频繁,但实际无益?

全球肿瘤医生网2017-12-06甲状腺癌74331

美国密歇根大学Megan Haymart等发现,甲状腺癌术后摄片并不能够改善生存。(BMJ. 2016, 354: i3839.)

过去数十年间,甲状腺癌的总发病率飞速增高,主要为低风险型甲状腺癌增多所致。与此同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初始治疗后,摄片检查的频率也明显增加,这一举措与复发的增加相关。

Haymart表示,除了对缺碘性病变进行放射性碘扫描外,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该研究虽然提到了摄片频率的增加,但并没有说明增加的原因,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该问题。

很多摄片检查(比如PET)的费用很高,还会增加患者的焦虑,并且也会增加后续治疗的风险,因此最好的办法必须是个体化裁定,摄片的对象和时间都需要更为细致的研究。

死亡率不变

该研究筛选了28 220例于1998~2011年被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随访至2013年,中位随访69个月。

总体研究人群中,64.1%为局限性疾病,1/3(32.1%)的肿瘤直径<1.0 cm。大部分(86.9%)为甲状腺乳头状癌,70.3%的患者为女性。

研究者发现,初始治疗后摄片的比例很高;56.7%的患者至少接受了一次颈部超声检查,23.9%接受了放射性碘扫描,14.9%接受了PET扫描。

研究期间,偶发癌症比例增加(RR=1.05)、摄片增加(RR=1.13),复发相关治疗增加(RR=1.01),但死亡率无显著变化。

超声检查患者接受额外手术的可能性更高(OR=2.30),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可能性也更高(OR=1.45)。

另外,放射性碘扫描也与额外手术(OR=3.39)、放射性碘治疗(OR=1.83)以及放疗(OR=1.89)相关,PET扫描与之类似。

研究队列中,1155例(4.1%)患者死于甲状腺癌,但颈部超声或PET扫描对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并无显著影响(HR=1.14)。只有放射性碘扫描与甲状腺癌特异性生存率相关(HR=0.70)。

复杂之处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aurabh Jha在述评中表示:该研究提出了一个所有摄片检查中都很常见的问题,即“对于癌症或动脉瘤一类经治后有病理复发可能的疾病而言,监测的 频率应该为何”;监测就如同筛查,目的都是在复发出现症状之前检测出复发的病理特征。

Jha给出了推断:治疗复发不会将癌症特异性死亡率降至相当的范围内;摄片越多,检出的复发越多,但对生存并无影响;因此需要更好的方式检出复发,但这就是症结所在。

众所周知,从群体角度而言,检出复发的肿瘤并不会降低总体的死亡率,但对于个体则不一定。例如,罹患滤泡细胞癌的患者继发了肺癌和骨转移,则并不能说高强度的局部监测和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

Jha还指出,对于整体人群有益的 监测频率不一定适合个体,研究倒是指出了监测频率过高的问题,但没有说明什么样的频率才最合适。给甲状腺滤泡癌患者的建议最好是:即便甲状腺切除术后没有接受颈部超声随访,那么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

一开始就过度的摄片

美国躯体放射成像委员会主席Lincoln Berland认为,患者一开始就接受了过多的摄片。

他指出:很多甲状腺癌都是惰性的,无需手术。该研究中,30%的患者病灶小于1 cm,而统计数据显示,由于直径很小,且很大程度上是惰性的,这些病灶导致死亡的概率很低。

换句话说,大概30%的患者一开始就不需要手术,但接受了摄片随访,因此摄片随访不会对生存造成影响,因为即使进行了手术,生存也不受影响。

问题在于,现在不清楚哪些癌症会导致死亡或引起并发症,哪些没有危害性。因此需要一项大型研究用以界定肿瘤特征及结局,但这样研究的实现基本上是不可能,毕竟成本和时间都花费巨大。因此患者是否需要治疗的标准只能自行确定。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死亡率无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出现了极大程度的增加,因此很显然为甲状腺超声检查所致。     
转自:全球肿瘤快讯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申请方舟援助计划



患者咨询电话:400-666-7998



全球肿瘤医生网提醒患者:国内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包括cart细胞,树突细胞疫苗,NK细胞

TILs细胞,TCR t细胞治疗癌症疫苗等技术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获准在医院正式使用。国内患者可以参加正规临床试验,在医生的监管下使用,全球肿瘤医生网不推荐患者贸然尝试任何医疗机构和研发机构的收费治疗。
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