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同样历经多年,但从去年、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大量CAR-T疗法“扎堆”问世,抗癌“新势力”正在迅速崛起……
肿瘤细胞治疗 2022-03-10
自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
肿瘤基因检测 2022-03-10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单一的、边界清楚的、影像不透明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cm、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的肺部结节。
肺癌治疗 2022-03-09
胃癌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转移患者,很多人听到不能手术,就开始紧张慌乱,觉得自己已经是无药可救之人了。
胃癌手术 2022-03-09
国内诊断不能手术了也可以考虑一下国外的专家,日本的胃癌五年生存率非常高,有想了解日本胃癌治疗的可以联系在线客服详细咨询。
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全球肿瘤医生网发布第一版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指导,帮助确诊后的病友们通过正规的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
乳腺癌治疗 2022-03-09
今天,小汇想就鼻咽癌这个主题和大家聊一聊,鼻咽癌是什么样的癌症?治疗鼻咽癌有哪些新药物、新技术?
头颈癌 2022-03-09
妇科肿瘤,是一类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的统称,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子宫癌、阴道癌等。
妇科肿瘤 2022-03-09
癌症患者在治疗结束出院后的1~3年内正是复发、转移的高危期,少部分患者发生在根治后3~5年。超90%的癌症患者死因竟是复发转移!
肿瘤细胞治疗 2022-03-08
中国的胃癌临床治愈率只艰难地从20%提升到30%,而日本的胃癌临床治愈率早在几年前的报道中就达到了平均80%!甩出其他国家几条街!
胃癌手术 2022-03-08
目前,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术后进行规范的辅助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再加上免疫,饮食,运动调节均能最大限度降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
乳腺癌治疗 2022-03-08
3月是结直肠癌关注月,基因药物汇希望能藉此机会为大家科普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进展。
结直肠癌治疗 2022-03-08
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即由来自普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组成工作组。
远程会诊 2022-03-07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肺部微小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有些是纯毛玻璃样结节,有些是实性结节,有些是部分实性结节,有些是1个结节,有些则是好多个。
肺癌基因检测 2022-03-07
肺部结节的病因较为复杂,想要预防肺部结节的发生,主要是要预防各种原因导致肺部炎症,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艾肺明是全球首款肺癌血液三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产品,此产品获得官方认证,是全球肺癌临床检测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2022年3月3日,我国创新生物药研发企业天境生物(I-Mab)发布的新闻稿中称,FDA已授予其研发的新型Claudin 18.2/4-1BB双特异性抗体TJ-CD4B孤儿药资格,用于胃癌(以及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
胃癌靶向治疗 2022-03-07
根据Harpoon Therapeutics发布的新闻稿,FDA已经授予新型BCMA抑制剂HPN217快速通道指定,用于治疗已经接受过至少4线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骨髓瘤 2022-03-07
肿瘤遗传易感基因检测,易感基因检测有必要吗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肿瘤基因检测,是从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开始的。2013年,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Pink Lotus Breast Center医院进行了双乳乳腺切除手术。她在《纽约时报》刊文,解释了这个举动的原因:由于携带致癌基因BRCA1,朱莉罹患乳腺癌的几率达87%而患卵巢癌的概率达到50%。乳腺预防性切除后,这一比例可以降到5%以下。之后她又进行了卵巢及输卵管切除手术。 2018年,歌手邓紫棋发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检测
肿瘤基因检测 2022-03-04
目前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主要是检测BRCA1/2这两个基因的突变情况,该检测项目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通过目标基因筛选。
乳腺癌基因检测 2022-03-04
近年来,NK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方面如胆道癌、肺癌、胃癌、肝癌、肠癌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近期内最火的癌症疗法,当属于免疫疗法中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
癌症复发和转移到底哪个更可怕?患者又该如何主动预防?这篇文章将为您逐一解答。
如今她成为《治愈》杂志的封面主角,不仅体内的肿瘤被全部清除,医生说她已经达到了NED--体内没有疾病迹象!
近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301医院)团队在《临床输血与检验》发表综述指出,NK 细胞不仅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收效显著,更在实体肿瘤领域潜力巨大。
研究团队针对30例复发风险极高的AML患者,在其缓解后采用“WT1mRNA电穿孔树突状细胞(DC)疫苗”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