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年到2018年,美国所有癌症死亡率下降了31%!这是有史以来癌症死亡率降幅最大的一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癌症 2021-01-14
近期,根据3项临床试验(NCT02122913、NCR02576431和NCT02637687)的分析结果,公布了拉罗替尼在难治性NTRK融合阳性的肉瘤患者中取得的临床数据,再次引起了轰动。
肉瘤 2021-01-14
2020年中,在肺癌的靶向治疗领域,众多的靶点都迎来了重磅的新药与新疗法,“传奇药”和“免疫双星”接踵而至,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越来越多。
肺癌临床试验 2021-01-14
根据3项临床试验(NCT02122913、NCR02576431和NCT02637687)的分析结果,拉罗替尼在NTRK突变阳性的肉瘤患者中,同样取得了很高的缓解率与持续时间。
癌症 2021-01-13
事实上,受到影响的并不只有细菌或病毒——癌细胞,以及癌细胞聚集而成的病灶,同样也会因温度升高而发生一些改变。
CD4是一种大部分T细胞淋巴瘤亚型中均匀表达的膜表面糖蛋白。据临床实验显示,大多数外周T细胞淋巴瘤呈CD4阳性。
淋巴瘤 2021-01-13
CD20是除CD19之外的B细胞恶性肿瘤的另一个热门靶点,该靶点已经过商业化产品验证。
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病友们整理了从确诊到治疗再到康复过程中最关键的6件事,一定会对您在与癌症的这场博弈中,有所助益。
我们的免疫细胞会随着血液在人体内不断地巡逻,清除对人体有害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保证人体的健康。
肿瘤细胞治疗 2021-01-12
近几天,一条新闻刷爆了癌症患者们的朋友圈——一位来自英国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在感染了新冠(SARS-CoV-2)病毒之后,身上的肿瘤病灶几乎全部消失了!
癌症 2021-01-12
T790M突变是第一、二代EGFR抑制剂最常见的耐药类型,也是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最重要的适应症之一。
其中以细胞免疫疗法中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的表现尤为突出。
淋巴瘤 2021-01-12
基因药物汇为大家总结了七大癌症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带领大家共同了解抗癌研究的最前沿进展,希望可以为患者们的抗癌之路指明正确的方向。
癌症 2021-01-11
在发病率最高的十类癌症当中,消化系统肿瘤占了5席;在前五种造成患者死亡数量最多的癌症中,有3类属于消化系统肿瘤。
2017年更是被称为CAR-T疗法的元年。这是由于FDA在2017年先后批准了全球首先的两个,也是目前仅有的两个CAR-T细胞疗法商业产品。
淋巴瘤 2021-01-11
一项评价靶向 CD4的 LCAR-T2C细胞制剂治疗复发/难治 CD4阳性 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单中心 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已获得江苏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正在血液科进行复发/难治 CD4阳性 T 细胞淋巴瘤患者招募。如果您符合下述条件,即可与我们联系:1. 年龄 18
一项评价靶向 CD20的通用型 CAR-T细胞制剂 LUCAR-20S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单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已获得江苏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正在血液科进行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招募。如果您符合下述条件,即可与我们联系:1. 年龄 18-75岁2.
虽然针对CAR-T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十分有限,但国内医学研究者们针对CAR-T进行了多种改造,用来治疗多种实体肿瘤。
肿瘤细胞治疗 2021-01-11
上海市东方医院正在开展一项评价靶向MSLN 的 LCAR-M23 细胞制剂治疗复发难治上皮性卵巢癌受试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单中心I 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已获得上海市东方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现正在招募受试者。研究中心名称:上海市东方医院研究科室:肿瘤科研究目的:LCAR-M23 细
一项评价靶向Claudin18.2 的CAR-T 细胞制剂LCAR-C18S 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开放性I 期临床研究正在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开展,主要研究者为李进主任,该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现正在招募受试者。研究中心名称:上海市东方医院研究科室:肿瘤科研究目的:LC
近期,《实验血液学与肿瘤学》发表报告,总结2025年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上,实体瘤TIL疗法最新动态,包括单药/联合疗法疗效数据、技术创新及多癌种应用探索。
2025年5月30日,《Blood》期刊发布一项基于儿科真实世界CAR-T联盟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真实世界CAR-T疗效合作项目的回顾性数据,旨在评估这两款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5年10月14日,据“PR Newswire”报道,云顶新耀肿瘤相关抗原(TAA)癌症疫苗EVM14,在美国开展的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如果说化疗和放疗是癌症治疗中的“炸弹轰炸”,那么mRNA癌症疫苗,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内部特种兵训练”。
在新冠疫情中崭露头角的mRNA技术,让全球第一次见识了“指令式医疗”的威力。如今,这项技术正被搬上更艰难的战场——癌症。
根据OncLive报道,随着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肿瘤学界正密切关注FDA的多项关键监管决策。